阅读历史 |

第486章 卢龙告危(万字大章)(1 / 2)

加入书签

第486章 卢龙告危(万字大章)

「杀!!」

「膨一一」

「额啊!」

乾符二年正月初五,在朱温用计使时薄率军往徐州而去后,时薄当即南下占据了下邳。

得知此事的曾元裕,由于需要分守诸县,无法集中兵力攻打时溥,只能坐视时薄在下邳割据,

同时在各处募兵。

只是募兵虽然容易,但甲胃却没有那麽容易打造出来。

时薄眼看双方撕破脸皮,乾脆也不再遮掩,开始分兵攻掠下邳南部的宿州。

曾元裕得知时薄作为,随即率兵三千攻打下邳。

彼时时薄正南下攻打宿州,得知曾元裕来攻,急命魔下列校刘知俊率军一千回守下邳。

在曾元裕与时薄打得不可开交时,身处岳州的高也不免有些着急了起来。

「朱全忠手段虽然多,可他兵寡将少,成德与昭义迟迟不敢拨乱反正,朱全忠败亡也不过数月时间罢了。」

岳阳楼内,高背对高钦,面朝烟雨成墨的洞庭景色,深吸口气盘算着局势。

高钦闻言,随即开口说道:「即便朱全忠被讨平,可北边还有河朔三镇和昭义。」

「眼下魏博在攻打刘继隆魔下郑丶滑丶濮三州,刘继隆不可能在讨平朱全忠后坐视不管吧?」

「若是他主动进攻魏博,必然引起其馀三镇警惕。」

「三镇若是为求自保而同气连枝,刘继隆必然深陷与三镇战事之中。」

「阿耶,那个时候,是不是就是我们动兵的时候了?」

他的这番话落在高耳中,高微微颌首,却又摇头:「刘继隆不会给太多时间,如今最为富庶的江东丶两浙还在宋威丶董昌手中。」

「眼下必须趁二人结盟对抗我军前,率先覆灭其中一人才行。」

「唯有得到整个江南,吾才能多路出兵,从刘继隆手中夺取徐泗丶三川之地。」

话到此处,高看向高钦:「吾让你去做的事情,做得如何了?」

高钦闻言不假思索的作揖道:「庐州刺史李罕之已经奉阿耶为正朔。」

「只要阿耶出兵,他必然响应阿耶,成为我军东进淮南之臂膀!」

面对高钦这番言论,高并未反驳只是颌首道:「既是如此,我军也该活动活动了。」

「敕令,以王重任为两浙讨击使,俞公楚为其副,节制四万兵马向两浙攻去,发表文以董昌为贼。」

「敕令,以梁为江东讨击使,姚归礼为副,节制三万兵马向江东攻去,发表文以宋威为贼!」

「敕令鲁褥月徵召诸蛮,以大军二万及诸蛮南下,劝降蔡袭。」

眼看北方局面如此,高也不敢耽搁,他知道刘继隆现在分身乏术,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将南方群雄剪除,后续他定然没有太多实力来应对刘继隆南下。

「末将领命!」

高钦心中按耐不住的激动起来,毕竟只要能将董昌丶宋威丶蔡袭三人拿下,那长江以南便都是他们的了。

届时再对付了北边的康承训和曾元裕,重复南朝旧疆,与刘继隆拉锯江淮之间便容易许多了。

他恭敬退出岳阳楼,而后开始发出救令,以江西七万大军运转起来。

高动兵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刘继隆安插在湖南地区碟子的耳目。

四万大军所调动的钱粮不在少数,而在高攻打董昌的同时,齐鲁之地也是捷报频频。

在这样捷报频频的日子中,唐廷旧臣们也终于等到了刘继隆尚公主的日子。

「拜.—.」

正月十八,随着元宵结束,刘继隆便正式尚李梅灵位侧妃。

整个过程虽然繁琐,但能以此手段暂时安稳唐廷旧臣,这还是十分值得的。

相比较疼爱李梅灵的李淮,李价就显得有些抠抠搜搜了。

李梅灵的嫁妆也不过数方贯,莫说与李灌承诺的百万贯相比,便是连一些名门都不如。

不知道李灌泉下有知,会不会被李偷此举气得活过来。

「公主可往公主府而去了。」

眼看亲迎的流程结束,礼部尚书萧沟便面带歉意的朝李梅灵行礼了起来。

李梅灵缓缓抬头,此时的她头戴花钗博鬓,这是一种由金银珠宝制成的礼冠,两侧垂有博鬓(长饰带),无法将面容遮盖,但却也能让人看得朦胧,

饶是如此,当她看向刘继隆时,却依旧能看到刘继隆面容大概。

虽说刘继隆比李梅灵父亲李淮还大几个月,但确实如李偷及群臣所说那般,刘继隆姿貌不凡,

龙章凤姿。

若非提前知道刘继隆年龄,乍一看还以为其不过二十八九的青年,着实要比历年科举的探花郎还好看。

「既是如此,公主先回公主府,吾稍后便前往。」

刘继隆缓缓开口,望着年纪二十有三,以后世眼光来看正值青春的李梅灵,虽说平常也看过不少美女,但李梅灵这种贵气偏多的美女,着实是他第一次碰见。

对于刘继隆尚公主,唐廷旧臣与关西群臣都认为各自受到了委屈。

唐廷旧臣觉得让李灌生前最疼爱的公主嫁给刘继隆,无疑是对李灌的侮辱。

关西群臣则是觉得李梅灵既然嫁给了自家殿下,就不应该单独居住公主府,而是应该居住内院李梅灵的公主府就在汉王府旁边,虽说只是走几步路的距离,但这在关西群臣看来,便是天大的委屈。

刘继隆倒是不在意这些,能稳住唐廷旧臣这股政治力量,别说走几步路,便是走个数百步也不算什麽。

「妾身告退—

李梅灵看着刘继隆,不知不觉两朵红霞浮上面颊,心里的委屈却没了大半,转身跟着官员向外走去。

萧满看着皮日休带着李梅灵走出喜庆的汉王府正堂,不免为她感受到几分委屈。

公主向来为尊,而驸马以其为主,而今却要以刘继隆为主,不知先帝看到,又该如何痛斥自己这群人。

「喉—.」

他在心中叹了口气,随后对刘继隆作揖:「殿下政务繁忙,宴席便从简而就吧。」

「嗯!」刘继隆自然没有太多心思在宴席上逗留,毕竟刚刚赵英几次前来找他,结果都因为正在亲迎而不得不离开。

能让赵英如此三番五次到来,显然是有不少消息。

如此想着,刘继隆开始走出正堂,前往堂外各宴间推杯换盏。

唐廷旧臣大多都是挤出来的笑容,而关西群臣这边虽说也不太舒服,但面对刘继隆前来,他们还是十分热切的一饮而尽。

安抚他们过后,刘继隆便离开了前院,前往了中堂。

待他来到时,中堂却已经坐着高进达丶李商隐二人。

「殿下「起来吧。」

见刘继隆到来,二人纷纷行礼,刘继隆则是抬手示意二人起身,接着坐到主位:「何事发生?」

「莱芜丶新泰丶辅唐丶高密丶诸城-此五县已经为挚彪与斛斯都督所得,朱全忠手中只剩十县一关。」

高进达恭敬行礼,所汇报内容正是汉军在齐鲁所取得的新成绩。

几乎坐拥大半个齐鲁的朱温,如今只能龟缩沂蒙山与五莲山间的沂州。

他昔日所谓强壮的兵马,两万被困淄青二城,上万被李阳春所覆灭,仅有兵马不过万人据守二州。

「感化军节度使曾元裕响应朝廷文,发兵一万进攻朱全忠,然朱全忠遣使者离间,大将时薄率军自立,割据下邳的同时,攻打宿州诸县。」

「眼下曾元裕手中还有徐泗濠三州,而时薄则占据下邳及宿州,感化军恐怕指望不上了。」

李商隐开口说着,同时补充道:「魏博牵制我军近三万兵马,仅凭李阳春手中兵马,想要守住兖州,还得出兵攻打沂州,恐有不逮。」

「斛斯都督魔下近万马步精骑,有两千驻扎登莱二州,仅有八千兵马在密州。」

「不过朱温已经率军北上驻扎莒县,依托沐水修筑堑壕,布置营垒,不易攻打。」

面对李商隐这番话,刘继隆看向正在记载的几名起居郎:「把齐鲁的沙盘抬过来。」

「是—.」其中一人起身前去安排,不多时便有兵卒抬着七尺长,五尺宽的沙盘抬了进来。

尽管不可能完美复制如今的齐鲁地形,但这块沙盘却能让刘继隆知道齐鲁大致情况。

「沐水没有结冰?」

刘继隆询问李商隐,李商隐却摇头道:「沐水上游不易结冰,即便结冰也冰层薄弱,难以行军。」

见他这麽说,刘继隆倒是没想到,不过南北跨越四五百里,河流竟然都能有这麽大差距。

眼下虽然已经开春,但齐鲁地区的气温还是比较低的,不曾想沐水上游无法结冰,这就让汉军攻城拔寨的难度增加了。

若是没有魏博搅局,最好的进攻路线就是从中原三镇抽调兵马,让李阳春直接走费县进攻。

如今李阳春兵马不足,想要让他进攻,必须先为他补充兵马。

为今之计,只有先击败入侵河南的魏博兵马,随后分兵给李阳春,击败朱温后,再招降葛从周丶张归霸等人了。

思绪间,刘继隆主动开口道:「令安破胡率三千精骑前往滑州,接替郑节制三军,击败魏博后,分兵一万南下驰援李阳春,归李阳春节制。」

刘继隆自然可以自己出镇领兵,而且他有自信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击败魏博来犯兵马,再南下讨平朱温。

可他如今刚刚尚公主,如果他现在前往郑丶滑二州,难免会让唐廷旧臣多想。

更何况围攻葛从周与张归霸,着实不需要安破胡丶王式丶陈靖崇那麽多人。

撤走安破胡,等待讨平朱温后,也能让安破胡继续北上义昌丶义武,钳制河朔三镇。

「臣领命——」

高进达与李商隐恭敬应下,而这时却有校尉来到中堂门口作揖:「殿下,悟真大德求见。」

「请!」听到悟真到来,刘继隆就知道悟真大概是想通了。

悟真在吐蕃治河西时就常常跟随洪辩僧人前往喇萨,而洪辩僧人则是被吐蕃赞普授予过紫袈裟的高位僧人。

如果能以悟真作为人选去吐蕃传教,那对刘继隆来说必然有利。

以宗教来同化吐蕃人,再在政治丶经济上扶持没卢丹增,这便是刘继隆对付吐蕃的手段。

在他这麽想的同时,悟真也带着两名年纪与刘继隆相差不大的僧人走入了堂内,对其作揖。

「僧人悟真,携弟子参见殿下—」

「大德请起。」

刘继隆面带笑意抬手,随后在悟真及其弟子起身后说道:「大德考虑如何?」

「大德只需要坐镇河州,以弟子前往吐蕃传播佛法即可。」

他倒是想让悟真去传播佛法,但架不住悟真年事已高,送他去吐蕃无疑是送死。

「此事贫僧细细斟酌,既然是对朝廷和佛法有益,那贫僧自然无法推脱。」

「只是如今天下在册僧人十五万六千馀,在朝廷治下便有六万八千多名僧尼。」

「若是以殿下要求,恐怕这六万多僧尼只会十不存一。」

悟真惊于中原僧尼数量,同时也担心经过刘继隆颁布政令导致中原佛法受损,不免劝解。

刘继隆闻言却摇头道:「若是连祠部的科考都无法通过,这样的僧尼又如何称得上大德?」

「此次科考便定在九月初十,由大德出具试卷,要求包含《法华经》丶《楞严经》丶《金刚经》等十二种经典。」

「十二种经典囊括十二张试卷,科考持续六日,每日考两张试卷,每张试卷以百分为标准。」

「因今年开考,故此只需考八百分以上者,皆可得到度。」

「往后每年只选拔科考前一千二百人发放度,其馀僧尼若是无法通过科考,可前往吐蕃传播佛法,从沙弥一步步做起。」

「此外,寺僧所辖只包含寺庙,寺庙之外的土地尽数收归地方衙门所有。」

「前往吐蕃传播佛法的僧人,除了可以接受信徒供奉外,另可派人前往就近衙门,凭度领取与佛秩相关的钱粮俸禄。」

「沙弥每年可领禄米十五石,此外还有盐油茶布等物资。」

「比丘年俸五十石,其馀物资翻倍,并多出棉布的物资。」

「禅师年俸百石,除了盐油布茶棉外,还增有锦缎,蜂蜜和赤色袈裟。」

「法王年俸三百石,除禅师的待遇翻倍外,还有赐肉丶金银法器和紫袈裟。」

刘继隆开口过后,悟真就知道朝廷治下的僧尼,恐怕只有半成能通过此次科考。

届时大量僧尼只能还俗,而少部分人利益薰心者,则是会前往吐蕃传播佛法。

尽管从沙弥晋升到法王需要二十年时间,但法王的俸禄也足够让他们眼热。

单论禄米而言,法王俸禄比得上正四品官员,禅师则是能比得上正六品官员。

这样丰厚的待遇,注定了会有不少人利益薰心之徒假借传法之名,前往吐蕃享受富贵。

悟真在心底叹了口气,随后对刘继隆作揖:「贫僧定会在三月内将试卷制出。」

「此事吾会派人协助的。」刘继隆颌首回应,接着便见悟真告辞离去。

待他走后,李商隐与高进达也皱眉看向了刘继隆,恭敬道:「殿下,吐蕃地区僧人待遇如此优厚,恐怕将会有不少利益薰心之徒前往吐蕃传法。」

「若是如此,那方才不错。」刘继隆嘴角轻桃,他可不认为中原百姓能忍受吐蕃地区的环境。

退一万步来说,哪怕真有百姓能够接受吐蕃的环境,在当地成就禅师丶法王之位,那刘继隆不仅不难过,反而会高兴。

要真是有几万人涌入吐蕃传教,苯教和天竺传播来的诸多教派恐怕都要被赶到吐蕃山南地区去了。

只要没卢丹增不干涉,中原佛教肯定能在吐蕃弘扬,

若是没卢丹增想要反抗,刘继隆恐怕就要派张昶丶郑处率军去找他谈谈了。

张昶丶郑处的水平放在中原算不上什麽,但对付对付没卢丹增却没什麽问题。

以如今吐蕃的情况,哪怕联合没卢丹增都恐怕难以拉出五万甲兵。

更何况吐蕃的奴隶起义可还没有彻底镇压下去,刘继隆记得这场起义会让吐蕃内部元气大伤,

再也没有抬头的可能。

「殿下,僧人只需要传播佛法就行吗?」

李商隐似乎想到了刘继隆往日的手段,不免询问起来。

刘继隆听后摇头,笑着说道:「自然不是。」

「所有的佛经,都是以官文书写,教导的僧人也是以官话教学。」

「此外还需要与没卢丹增商量清楚,奴隶亦可学习佛法,成为僧人,免除劳役。」

「吐蕃成就僧人者,每年可选三百人入长安丶洛阳祠部学习,事后派回吐蕃,修建寺庙继续传法,待遇与中原传法僧人相同。」

他话音落下,李商隐便明百了他的想法。

这些在吐蕃出身的僧人将会成为朝廷在吐蕃的耳目,而他们也将在传法的过程中影响日后的吐番。

若是能利用教派控制吐蕃境内的舆论,这可比派数万大军深入吐蕃的威力还大。

奴隶们自然是更愿意相信奴隶出身的僧人,而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奴隶主。

「若是如此,那臣没有异议了。」

李商隐颌首不再发言,高进达见二人这麽说,也顿时明白了刘继隆的理念,随后对其作揖:「

殿下,臣告退。」

「臣告退.」李商隐也跟着告退。

刘继隆颌首准许,见二人离去后,这才看到赵英从门外走入堂内。

「殿下,高对江东丶两浙动兵了。」

赵英的消息,让刘继隆神色微变:「动用了多少兵马?」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