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叫师叔!(2 / 2)
相对而言,卢薇的情况也比较特殊,数学系虽然没有全职在校院土,也有外聘院士。
但现如今的情况,卢薇一力扛起了哈工大数学系的门面,根本不用特意指认某人是老师,那全系教授都供的和宝一样,排着队传授呢。
院士只是个人成果,未必是好老师,有着整个数学系在背后支持,比单一某个院士指导还要强得多。
单个老师还要分个「个人资源」,现在是「全门派供养」。
最重要的是,卢薇作为天才又自律的选手,数学又是个特殊的学科,至少在30岁以前,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开疆拓土更合适一些。
卢薇经历《敏感度猜想》,参加了许多次研讨后,已经打开了眼界,正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翟达的第一件事,没有超出王校长的预料,轻松就答应了,而后道:「你刚才不是还有一件事麽?说来听听。」
结果第二件事,就有点超常规了。
翟达沉声道:「其实前段时间,我注册了一家研究院。」
王校长:?
脑子里中译中转了一会儿:「你是说工商注册的研究院吧..:」
翟达将「机械核心研究院」的情况说了一下,但可能在年轻人眼里非常牛逼的进展,对哈工大校长来说只是平常,王校长只是点了点头。
哈工大国家级实验室丶研究所丶研究中心几十个,一个工商注册的研究院在他耳朵里,和大学生创业开了个空壳公司并无太多本质区别。
算是有想法,但是否有实力不敢苟同。
「这个研究院是你个人独资注册的,方向是机械工程?」
「中期规划是这样的,不过遇到一点小问题。」
「什麽问题。」
「钱不够的问题。」
王校长:.
不自然的换了个姿势,心道这是啥意思?还得哈工大给你拨款?
这风险怕是有亿点点大啊.:
其实翟达也很无奈,排除掉「作业系统」这样的软体部分,【机械核心】里大部分技术,对硬体要求都很高。
举个例子,以其上的「电机」为例。
经过翟达自己的研究,那款电机的全称应该是「碳化矽电机」,碳化矽指的是其内半导体的技术路线,号称是第三代半导体。
如果以「成熟进入市场」为标准,碳化矽电机是领先当前传统感应电机两个代差的技术,电控效率>99%,最高转速翻一倍,功率密度翻十倍,能量损耗降低70%.
在电机丶电池两个之间,其实电机带来的变革并不比电池小,若是吃透了,
除了新能源汽车,在工业自动化丶风电新能源丶特高压电网(碳化矽半导体应用)等领域都会产生革命性的进步。
但!
一个包含碳化矽底衬切割加工能力的电机实验室,设备成本起步是2000万左右。(底衬可以看做原材料,09年已经能买到,但贵。)
而这里面所有需要用到的设备,哈工大都有....
不要说起步成本,哪怕拉满所有需求,哈工大里也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这就是一所顶级工科大学的底气。
即便是现在非常前沿的碳化矽半导体,也因为与航天卫星相关,学校里设备齐全。
那问题来了,学校里都有...我翟某人为什麽要花钱买?
这还只是一个电机,电池等其他技术,设备投入并不比电机少,他砸上全部身家多有不智啊!
来找校长喝喝茶不好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