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2章 一生都在「不足」中,一生都未有终点(1 / 2)

加入书签

第322章 一生都在「不足」中,一生都未有终点

「校长,我是想来打听一下,咱们学校对于设备外借怎麽算,如果是本校学生,藉由校内设备产生成果,智慧财产权如何划分。」

一听不是来要拨款,王校长轻松了许多,这事儿并不复杂,大学内自有一套规则。

首先一个基础原则:由学校指导及布置任务丶藉助学校设备产生的科研成果,智慧财产权属于学校或所属项目组。

举个极端例子:某小周突然开挂,未通知他人的情况下用学校的设备产生了一个重大成果,那麽哪怕他是自己课馀时间进行的,智慧财产权在法律上也应归属学校丶项目组丶或实验室。

科研工作中,设备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部分,许多实验室都是国家拨款建设的,专为特定项目组建,你用几百上千万的公家设备偷偷研究自己东西,本就是不符合规定的。

就像别人建了个发电厂,你自己进去铲了儿下煤,就说这儿度电是属于你的?

连煤(耗材)都是人家的!

没追究你私自使用设备就不错了,折旧损耗了解一下?养护维修了解一下?

你不能只有在弄坏了设备的时候,才喊一嗓子:「我是为了科学!」

只是一般来说,没有学校会卡的这麽严,毕竟这样的例子太过少见。

真有这样的天才幸运儿,学校更多的考虑也在于「人才」和「学术声望」上,大家都是自己人,坐下来聊聊,一切好说,因为结果已经出现且是「正面」的了。

成果也需要继续落地和探索,离不开「创造者」的继续参与,搞太僵大家都不讨好。

而若是校外机构借用学校设备,则是有一套计价体系,以设备价值的百分比来定,特别昂贵的不借,优先级也比较靠后,不能和学校任务冲突。

「机械核心研究院」的特殊之处在于,从结构上是纯粹的校外机构,但里面的人却全是哈工大的在校生。

没有这个研究院,翟达乃至其他人申请使用设备,也是很正常的。

包括之前「π」通过悬赏题来调动各个成员产生论文,也需要使用学校的设备,但那是在「学术层面」,很宽松。

机械核心研究院未来走的是商业化和产业化路线,有些事儿根子上就要「正」,以后路才能「直」。

翟达可以指使其他人偷摸着用,但终究没必要,原则上的问题..:

找制定原则的人解决就好了,比如王校长.:,

王校长喝了一口茶,轻松道:「原则上,学校的设备除了完成科研任务外,

本就包含培养丶教学学生的职能。」

果然,一句「原则上」,翟达就知道这事儿有门了。

「你想借用哪些设备,有大致范围麽?」

翟达早有准备,拿出列印好的表格递上去。

王校长看了看。

都是贵的..

因为便宜的翟达能自己买,他希望成员们包括自己,都尽可能吃到【枪决老榆】的加成。

清单里的东西王校长大多都有个印象。

因为贵的设备都是需要他批的。

比如其中一个「碳化矽衬底雷射剥离设备」,这两年才因为航天需要采购的,因为被垄断卖的死贵,一台就要1200万。

王春国校长心说你倒是会挑..:

「小翟,按照常规比例,贵重设备需要支付原值的1%每天,比如这个碳化矽的,也就是一天十二万...还要缴纳原值30%的押金,以及维护丶能源费用,说实话,很贵。」

翟达脸一麻,这价格简直了.

「但你这个事儿,还真不好界定...学校设备本就要承担培养任务,都是自家学生,紧盯着这点设备费用,我觉得也没必要不是?」

翟达立刻沉声道:「校长英明。」

王国春校长摸了摸下巴,叹了一口气将表格放在一边。

摘下眼镜揉了揉鼻翼:「你还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说实话,碳化矽半导体在我看来,距离你现在的水准有些太遥远了,有些好高鹜远。」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