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国策遗弊,尾大不掉(2 / 2)
如今百姓们见昭武通宝价值高涨,也纷纷收藏、囤积,若再加上那些心怀叵测之辈,于钱币一事上朝廷可以说正在与全天下人为敌呀!」
解学龙也跟着道,「陛下,如此情况,即便铸币厂真的能日产昭武通宝千万枚,恐怕也难以应对吧?….
其实,我大明历代明君,察觉钱币问题后,都曾想治理。
如弘治时期,朝廷鉴于宣德八年后朝廷便不曾开炉铸币,民间皆行私钱、古钱,便有意开铸弘治通宝。
然而,当时朝廷先是因久未铸币,技术废失,铸币之术甚至不如民间私钱铸造者。
最后不得以,还是招安了当时山东一名为‘金山,的私币铸造团伙,方得以重新开炉铸币。」
另一边郝光明听到这里,不禁摇着头嘲讽了句,「居然靠诏安假钱制造团伙才能重新铸币,大明在钱法上可真行啊。」
朱媺娖虽然知道郝光明不是嘲讽她,而是说之前的大明君臣,可还是有些羞恼,脸色微红。
这边解学龙继续道:「当时朝廷严令各地方推行弘治通宝流通,禁止民间私铸铜钱。
然而,很多地方不过几日,民间私铸的弘治通宝就泛滥起来。
因私币、劣币问题尾大不掉,实难处理,不仅朝廷被迫以减少铸币,乃至不铸币以应对此问题,便是民间百姓,对铜钱信任也越来越低。
所以,至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更加信任白银。
民间除小额交易外,稍大些的交易皆用白银;朝廷收取税赋,除实物外亦取白银。至万历初年张江陵新政更是实行一条鞭法,明令百姓以白银交纳税赋。
由此可知,铜钱如今已非天下交易之主用,其主乃白银。那么,朝廷又何必在铜钱一事上较劲呢?
臣以为,若昭武通宝价值高涨、百姓热衷收购囤积的()问题持续下去,最终只会令朝廷与民间两败俱伤。
如此于国何益,于民何益?此事关乎民生安稳,还请陛下三思!」.
灵灵吼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592章国策遗弊,尾大不掉免费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