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冬至准备一:节令食物上新(1 / 2)
第56章:冬至准备一:节令食物上新
离开田庄前,祝明璃想到接下来的连轴忙碌,特意嘱咐管事:“冬至将至,各处人手都会吃紧,你二人需做好调度,务必确保不忙中出乱。”
此时劳动力廉价,甚至可以残忍地说,人口本身就不值钱。但祝明璃做不到压榨,雇佣人手也需培养审核,往往是刚觉得人手够用,营生扩展的速度又超出了预期,如此循环,人力始终捉襟见肘。
冬日到来,贫苦百姓的日子即将迈入最困难的时期。喜娘一直在物色人手,偏偏冬日动土建房又极为不便,祝明璃略感苦恼。
不过,农闲时分,壮劳力们正有空……要不要赶在冬至前先投钱进去把宿舍搭了?人手也一口气补足,全力以赴冲击元日的过节消费高峰期。
可开春还想买地,又是一大笔开销。钱包刚鼓起来,这么一算,转眼又要瘪下去。祝明璃下定决心,非得趁冬至、元日这两个节点狠狠赚上一笔不可。
回到沈府,祝明璃来不及休息,先把焦尾绿绮叫来,让她们去寻喜娘来。又将账房薅过来,她虽然对数字计算在行,对物价却不精通。
书肆的进货单价目还没定下,先拨出这一部分的钱,剩下再计算搭房子、招人手、冬至上新成本……
账房很无奈:“娘子,食肆进项已十分可观,有些事缓至来年再做,是否更为稳妥?”说得直白些,娘子虽生财有道,但比起沈府公库,仍是小巫见大巫,何须如此劳心费力?
祝明璃摇头道:“你别看我这钱洒出去快,很快就能成倍回来,若是凡事都等一等、缓一缓,现在食肆和田庄作坊的影子都没有。”
账房这才意识到,对啊,主母嫁入沈府也就不过三四个月,竟已做了这么多事。
于是只能和祝明璃一起算成本,一个铜板掰成两半用,到最后还是计算出了部分盈余,祝明璃便打算把这用到雇佣人手上。
待喜娘来了,又问她这些时日可有找到合适的人手?要么手艺好,可以去作坊做食品相关的活计;要么力气大,能胜任体力劳作;要么嘴甜讨喜,祝明璃的“外卖跑腿”小队也能进一步扩建。
喜娘给了个单子,杂七杂八记了些人,祝明璃看完后心里有个数。
“冬至先从旁帮手,元日前,这些人必须全部到位并熟悉活计细务。”祝明璃定下计划。
任务确实有些艰巨,但喜娘、索娘、阿青三人已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如今配合得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流程,倒也不是不能完成。
还是老一套习惯:写单子、过目、拨款。钱在兜里根本捂不热。
接下来就是冬至食肆安排了。
此时虽然对冬至极其重视,又是祭天又是休沐的,但尚未形成特有的节日食品。这可是比重阳节更好捞金的时间点,若是先入为主,在长安一炮而红,以后的日日年年都能靠这个赚钱。
这就是营销的重要性了,双十一在以前也不是个消费节,形成习惯也不过
用。”口味一旦定了,调馅只需按照配比来,费不了多少功夫,但定下口味却很难。
在之前,小厨房的厨娘已经为祝明璃做过饺子吃,只是只做过最常见的羊肉馅儿、猪肉韭菜馅儿。调料上不难,翻不出什么花样,只是食材的搭配上有很多花样。
就拿猪肉来说,搭配上有油渣、虾仁、茭白、莲藕、酸菜等等。除了猪肉、羊肉,鸡蛋也可拿来做馅儿,韭菜鸡蛋、南瓜鸡蛋、葫芦鸡蛋等。
素馅儿也不能少,作坊生产粉丝,包个素三鲜的食材都有现成的。口感独特,吃起又不会腻,祝明璃觉得在孩童和老人间能流行。而且别的食肆抄不了,只有“甄美味”独家出品。
甜馅儿就比较魔鬼了,祝明璃自己不能接受,但还是要试着做。黑芝麻、花生、糯米蜜枣、桂圆肉、豆沙……
拼拼凑凑,按照时令蔬菜搭配,写了三十二种搭配。
这些需要经过删减,最终凑成二十四道,拼成一盒,取个“冬至盘”的名称,和重阳节的五种蛋糕一样,口味上必须要给人繁复的冲击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