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 · 第 96 章(1 / 2)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王世贞在哀叹过年的储备粮锐减,申时行等人却跟到厨房边帮忙打下手边讨论《新风》上的文章。
对于顾闲提出来的新式标点符号,申时行他们讨论了好一会,直夸顾闲想得周全,几乎把需要使用标点的所有情况都考虑到了。
真是增一个叫人觉得太多,减一个叫人觉得太少!
顾闲本来是想着这东西借由张居正或者王世贞推广出去,没觉得里头有自己什么事,如今王世贞倒是对他的文章稍微做了些删改(主要是调整了几个他觉得不够文雅的范例),最后却仍是署了他的名。
只能说越是有傲气的文化人,越是不屑于做这种事。
好在顾闲不是文化人,在他心里自己就是个臭下厨的。
面对申时行他们询问自己怎么琢磨出来的,顾闲一概回答:“梦中所得!”他表示自己在梦中读《三国演义》,不仅有标点符号,还有特别威风的插图。
为表示自己不是胡说,今天桌上的各色菜肴又换了新的摆盘主题。
腊肉炒蒜薹上摆了个特别威风的关公配青龙偃月刀。瞧这红红绿绿的,跟关二爷多配对不!
至于腊肉、芹菜、鸡蛋炒饭,自是摆了个桃园结义!
连带玉米腊肉汤,都被他摆出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的经典名场面!
当然,最先上来的还是非常普通的腊味拼盘配诸葛馒头,只用纯粹的上锅蒸熟直接吃!
既然要比拼海盐和湖盐哪个适合做腊肉,那肯定得保留腊肉最原始的味道。
在场的都是斯文人,但斯文人吃起饭来也不是没有心机的,只见众人一手拿着一个诸葛馒头,一手伸筷子去夹腊肉。
夹完左边,说好吃,但得尝尝右边才能下定论;等到两边都尝完了,又说忘了左边啥味,得重新再吃一轮!
如此往复循环,众人筷子下得越来越快,新蒸出来的“诸葛馒头”也被他们瓜分了个七七八八。
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食量那可是非常惊人的。
到最后蒸腊肉被扫荡光了,谁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申时行和张四维两个率先提出这场比试的人都握手言和了:“味道各有千秋!”
顾闲怀疑他们从一开始就是找个由头来聚餐。
不过顾闲本人也很喜欢聚餐,对此并不排斥。
眼看湖盐海盐之争偃旗息鼓,他便把几样腊肉菜都端上来,他可不是扯谎,里头用到的雕像与场景可都是他看绣像本《三国演义》的时候瞧见的。
小孩子们都特别爱临摹上面的插画!
众人看了都觉颇有意思,申时行还笑道:“若是有这么一套《三国演义》,我肯定要买一本当做收藏。”
顾闲两眼一亮,趁机给沈春生打广告:“我朋友已经在找人刻印带标点符号和插画的《三国演义》了,到时候你们可要说到做到,都买上一套!”
有人笑问:“难道不该送我们一套?”
顾闲道:
难,裕王府的岁赐都是陈以勤他们放低姿态去送礼周旋才拿到的。
在朝廷严格要求藩王必须不事生产的情况下,这确实是隆庆皇帝在三十出头的年纪拿到的第一笔自己赚的钱。
得知《新风》是顾闲这么个小子在跑前跑后地忙活,又张居正说起顾闲那番“劳动所得必须拿”的论调,隆庆皇帝不由想到上回去国子监吃到的那锅香辣暖锅。
那种能吃得人浑身冒汗的锅子,冬天吃一定更相宜吧!
隆庆皇帝正想委婉问问张居正能不能再约顿锅子,话到嘴边又被张居正那正经的脸庞给堵了回去。
以张居正的为人,估计给他送这笔润笔费已经是极限了,肯定不可能答应给他安排一顿暖锅。
算了,还是私下让冯保去打听打听那锅底怎么做吧。
冯保骤然又得了这么个任务,倒也不觉惊讶。他坐镇东厂,这段时间没少了解到顾闲在京师混得有多风生水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