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伯德的提醒(2 / 2)
「谢谢你,伯德先生。」当然杨帅还是感谢了伯德,毕竟没有对方的力荐,自己也成为不了乐透秀。
伯德也是满意地点头。
杨帅虽然不是那麽通人情世故,但他很有礼貌。
或许是礼貌的新秀运气不会太差,又或许是觉得有必要给杨帅分享一些人情世故方面的经验,伯德还饶有兴致地给杨帅说了一些NBA的人际关系。
那其中有一段理解让杨帅尤为印象深刻。
「这里和校园篮球最大的不同就是队友关系,在这里,你们只是同事,竞争会无处不在,尤其是那些老球员,他们会把新秀视为工作安全的威胁。」
伯德这句话揭开了NBA的残酷一面,杨帅也受到认知冲击,毕竟他认知中NBA队友之间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
不过他很快也想起了当初巴克利在耐克训练营说过的那句话,不要把NBA球星当成偶像。
这或许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在新闻上看到的那些,什麽「水花兄弟」丶「詹眉组合」,其实都是NBA和媒体想让他们看到的。
伯德的话算是给他提前打了预防针,让他对未来潜在的激烈竞争有了心理准备。
第二天,杨帅去买了一台电脑,他想通过上网先提前了解一下他的队友们。
只不过真的等电脑买来后,他发现这个时代的网络实在是有些落后,能查到的只有一些时政新闻,就连NBA官方网站都只有一些新闻简报。
网络这条路行不通,他只能等球队训练营开启。
当然他不是在家里等,而是带着迪弗朗西斯科「住」进了城市广场球馆。
NBA级别场馆配套的训练器材比他家里买的那些要齐全得多,而且室内的投篮训练环境也比室外要好不少。
不过他的单独训练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过了一周后,球馆就来了其他人。
停摆让NBA在夏天的时候按下了暂停键,等到停摆结束,NBA又被按下了加速键。
新赛季揭幕战的时间不会变化,甚至季前赛场次也不会减少,这就让那本该在一整个夏天完成的自由球员市场丶球队训练营,全都挤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杨帅最先见到的,就是雷吉·米勒。
米勒杨帅自然是认得出的,上辈子看NBA的时候经常能够在解说席看见他,一副加州佬的模样。
球员时期的米勒除了看起来年轻一点,样子基本上和他印象中的没有太大区别。
他和库里一样,都是脸型不会随年龄变化的类型。
说起来自打到了印第安纳波利斯,无论是来时路边的宣传GG牌,还是球馆正面的宣传海报,米勒的身影都随处可见。
杨帅看见后也是主动上前去和米勒这个球队老大打招呼。
不过米勒对他似乎并不太感冒。
这就是伯德说的老球员将新秀视作工作威胁吗?
可是似乎也解释不通。
一个球队老大和一个新秀,这二者之间暂时应该还谈不上什麽竞争。
好在杨帅只是出于礼貌性地打招呼,既然米勒摆个冷脸,他也没必要用热脸去贴冷屁股。
于是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十分「和谐」的一幕:杨帅和米勒两个人都在训练馆挥汗如雨,但都在各练各的。
时间一晃来到10月初,这时候NBA自由球员签约和交易基本上尘埃落定。
这个年代的NBA不像杨帅熟悉的那样流行组队丶抱团,大的流动相对较少。
不过其中几笔签约还是格外引人关注,就连在训练馆内的杨帅都有所耳闻。
其中最大的一笔交易来自热火队和黄蜂队。
因为莫宁拒绝和黄蜂队提前续约,黄蜂队最终把他送到热火队,换来了格伦·莱斯和1996年的首轮签。
莫宁在黄蜂队三个赛季稳定贡献20+10的数据,并且还能送出3个以上的盖帽,在上赛季也入选了全明星,这是一笔足以改变两支球队命运的交易。
因为当初在热火队试训过,杨帅自然也想过为热火队效力的可能性。
现在热火队换来莫宁,他如果在热火队的话,两人的组合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另一个「OK组合」。
当然现在的话,那只能是在if的世界里了。
而另外一笔引人关注的交易则是公牛队从马刺队交易来了罗德曼。
当然罗德曼所带来的轰动和莫宁的又不太一样。
虽然依旧在上赛季是联盟的篮板王,但是已经35岁的罗德曼在市场上是个负资产。
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刺头性格,他上赛季不仅场内和主教练波波维奇闹得不可开交,场外也是麻烦不断。
一个球员赛季中最为人熟知的竟然是一段和麦当娜短暂但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伴侣关系,可想而知这个球员现在有多糟糕。
马刺队想要交易罗德曼,但几乎没有市场。
而这笔交易之所以轰动,是因为罗德曼曾经是「坏孩子军团」的一员。
「坏孩子军团」和乔丹之间的恩怨罄竹难书,罗德曼和乔丹当年的恩怨自然也不会少。
但现在罗德曼竟然要去公牛队了,这不得不说极富戏剧性。
步行者队在自由市场上亦有所斩获,也就在这时候,球队官方训练营正式开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