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天下事,等不了以後!让承负去洛阳,(1 / 2)

加入书签

第86章 天下事,等不了以后!让承负去洛阳,替了元义!

淡淡茶味,丝丝药香,萦绕室中四人。一副详尽难得的颍川地图,就在四人跪坐的席间展开。大医张梁伸出手指,就在这副他亲自绘制丶堪称「机密」的地图上指点。他高屋建瓴,细细讲述着这「中原咽喉」的地理形势。而张承负全神贯注,聆听着这些连普通豪强之族中,都很少传承的关键知识,更是行军打仗丶治理郡国的必须认知。

「颍川郡为天下之中,为『中原咽喉』。它控扼豫州之地,向北从轩辕关连接洛阳,向南通过濮水丶鸿沟连接江淮。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决定中原的归属。昔日楚汉争霸,就在颍川郡一带,从郡北的司隶荥阳,到郡中的郡治阳翟反覆拉锯。其中,颍川的郡治阳翟,就是夏都禹州,是大禹的封地,也是战国韩国的都城,一座真正的坚城!从天象来看,颍川是『星野之墟』,对应『角丶亢』星宿,属东方苍龙,一直传言为天命所锺.」

「颍川郡户口百万,人口稠密,为天下之最。郡治阳翟的冶铁丶制陶业极其发达,并且拥有大型武库,能够武装上万甲士。这里是司隶洛阳的外围屏障,一旦我太平道在这里举兵,攻陷郡治阳翟,必然洛阳朝廷震动,天下人心为之改变!」

听到「阳翟武库」,张承负心中一震,脸上也显出思量。若是他记得不错,颍川的黄巾起义虽然一度势大,甚至包围了从洛阳东出的朱儁军,但起义军似乎并没有攻克郡治阳翟丶获得武库兵甲的记载?恐怕,颍川之地的世家大族,也早对朝廷的阳翟武库垂涎三尺,早就惦记在心上。历史上这座武库里的兵甲,估计最后半数落入颍川本地的士族豪强武装,半数落入颍川士族支持的曹操手中,成为曹操起家的本钱。

而颍川的世家大族,既然要维系本地黄巾起义的可控性,就绝不会允许黄巾军攻克这座夏都坚城,获得武库的铁甲与弓弩!以阳翟大城的城防,若是没有本地世家大族的默许与内应支持,颍川的义军是没法强攻拿下的。只需要上千的世家大族武装,再发动城中的丁壮协防,哪怕数万黄巾义军围困强攻,都不可能打下阳翟!

甚至,不需要郡中世家大族的武装,单是阳翟两个部曲的八百郡国兵,加上宦族阳翟张氏的数百护卫,就足以守住这座夏都坚城。而得知颍川起义后,洛阳朝廷的大军,也很快就会东出支援。所以这座阳翟大城虽然诱人,攻克后的好处也极大,却注定是致命的诱饵,可望不可求.

说完颍川的地理形势,与郡治阳翟的重要性后,大医张梁神情微动,话锋一转,意味深长的开口道。

「自前汉以来,颍川就是『士人之郡』,世家众多,文风极盛!而到了光武中兴之后,对世家大族与豪强远比前汉宽容,颍川的局势就更不用说了。班固班孟坚曾言『颍川其俗刚强,多豪杰侵夺,需强吏治理』.这背后的现实,就是颍川的世家大族太多太盛,兼并太重,而朝廷难以压制!」

「至于颍川文脉.光武中兴之时,张兴张君上,是颍川鄢陵人。他习《梁丘易》以教授,在颍川弟子数千人,是本朝颍川文脉最重要的起始之一。而后,诸多颍川士族治经丶入仕丶教授弟子丶互相联姻,两百年间连成一体!到了眼下,这颍川的世家大族,甚至可以单独列出名录,视为『颍川士族』了。」

「颍川士族早就有名在外!所谓『颍川四长』,锺皓丶荀淑丶韩韶丶陈寔,就是颍川士族的领头人物,背后也都是郡望世家的大族。而颍川士族又与党人联系紧密,互为表里,可谓『颍川士党』.第一次党锢爆发的关键人物,诛杀张让弟张朔的『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就是颍川士党中的标杆!三十年来,前后两次党锢,颍川士族中入了党人名录的,可是数以百计!」

「而我太平道能在颍川发展壮大,一个就是结社抗税,合小民的求活之心。另一个,便是由于颍川士族与党人们,对皇帝与朝廷大开党锢,刻意压制的极度不满!就连我等的起事举兵,颍川的党人士族们,也都暗暗支持,甚至派遣旁系子弟改名参与.」

听到「士人之郡」的评述,大贤良师张角微微点头,而张承负思绪纷飞。他清楚的知晓,这些「颍川士族」,不仅是曹操军政集团最重要的中坚支持,还一直延续到了两晋,形成了士族门阀的核心之一。直到一百多年后的永嘉之乱,匈奴胡骑南下攻陷洛阳,而颍川再无可守,士族门阀南迁渡河

「简而言之,整个颍川郡中,世家大族众多,并且连成一体。这里早就是士人之郡,而非朝廷之郡了。哪怕这里离洛阳只有三百里,皇帝能从颍川郡中收到的税赋,依旧非常有限。至于中常侍张让的家族,宦族阳翟张氏,就是替皇帝收税,压制颍川世家大族的关键!.」

「从郡治阳翟往外,各县尽数是世家大族。『颍川四长』背后,是颍川的四家郡望。锺皓是『长社锺氏』,荀淑是『颍阴荀氏』,韩韶是『舞阳韩氏』丶陈寔是『许县陈氏』。再往下,又有党人的『李杜两君』。李是李膺,『襄城李氏』,杜是杜密,『阳城杜氏』。这两家大族都在党锢中,但名望不减反增,族中万亩田地犹在,在本县的影响力也依然强大。」

「除了这六家名望最重丶族人田地最多的世家大族外,还有许多稍小的士族。比如阳翟辛氏,就是光武年间陇西辛氏东迁而来。他们虽然与颍川本地的士族族源不同,但依然多有联姻,尤其与荀氏亲近。辛氏族中的年轻子弟,辛评丶辛毗,都有才名。只不过颍川大族太多,举孝廉的名额有限,一直轮不到辛氏还有阳翟郭氏,族中有个年轻子弟叫郭图的,是阴太守手下的计吏。他与我太平道打过交道,是个能干之辈,只可惜不愿入我太平道.」

「阳翟还有邯郸氏,族中有位书法大家,邯郸淳邯郸子叔,是扶风曹公的弟子。颍阳胡氏,也有个子弟叫胡昭,同样书法出众。颍阳张氏,家主张咨张子议,名声不俗。颍阳淳于氏,据说有子弟在司隶,担任洛阳军中的武官.哦!对了,阳翟还有司马氏,出了位同样入道的道人司马徽,得了个『水镜』的道号。据说他『心如水镜丶颇为识人』。只可惜,我一直没寻到机会,与这水镜道人见上一见.」

听到这一系列熟悉的名字,张承负心绪起伏,委实有些惊叹。颍川不愧是「士人之郡」,一郡之中,就有四家郡望,十多家大族,还有数十位流传后世的人物!像是「阳翟郭氏」,不仅有出仕袁绍的郭图,恐怕也有出仕曹操的郭嘉。而提到郭嘉,又让人想到颍川的戏志才。只是这一位的出身太低,大概率只是个寒门士族或者庶族,却没有享誉颍川的家族名号了。

「颍川郡中,风流人物何其之多!只可惜,此间士族人物,大多与我太平道立场相背.却是道不同,难以为谋了!而颍川一郡之地,要供养这麽多世家大族,这麽多世家族人恐怕,颍川的沃野良田,早就归了世家,百姓也都成了佃户!」

「土地兼并,沦为佃户。黔首百姓,怕是深以为苦不对!归了世家大族,成了佃农隐户,只需要向世家一族安稳交税,再也不用畏惧官府贪鄙无常的税吏。黔首百姓,怕是感恩戴德,宁愿为一家大族的私属,上交六成的收获,也不愿为朝廷的自耕农了!」

「然而,这些世家大族避开的税赋,终究会加到其他自耕农身上,让这郡中残馀的自耕农越发难熬,破产与兼并也越来越多.皇帝收不上税,就乾脆卖官鬻爵,让宦族替他行事。而花大钱买官上任的人,则会以捞钱回本为要务。吏治败坏至此,党锢之争,也就成了无法解决的顽疾,让大汉朝廷加速走向灭亡。再往后,地方上的门阀大族兴起,彻底吃掉大汉根基的小农,也就成了必然.」

「而若是我等黄巾起事失败,再等到壮年的皇帝一死.那眼下豫州发生的一切,也就会在冀州和兖州同样发生!天下事,从此将是世家大族一手为之!门户私计,便是六朝!」

纷繁的念头,在张承负的脑海中闪现,让他心中涌动惊雷,而面上愈发沉静如海。等大医张梁详尽备至,讲完了颍川郡中的士族情形,窗外早已是夜色深沉,有夜鸟鸣叫清啼了。

「承负丶道奴,你们先下去入寝吧!我和你们师叔许久未见,要好好夜谈一场。」

「是!老师!您早些休息。」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