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世袭(1 / 2)
第253章 世袭
奉天殿中。
入殿参加廷议的诸臣都看到了皇帝紧锁的眉头,又望向殿中的众人,一时都有些惊疑,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竟然有这麽多人参加廷议。
大明廷议根据议题不同,参加的人各不相同,主持廷议的人也不同。
比如三品及以上高级官员的任命,通常由吏部尚书主持,参加的人大致是内阁丶六部尚书丶吏部侍郎以及吏科给事中。
但今日明显不对劲,内阁六人丶六部尚书丶六部侍郎丶诸寺长官丶左右都御史丶六科给事中丶顺天府尹丶英国公丶成国公丶定国公,甚至还有宗人府的经历,足足几十个朝廷大员,人数再多点都可以直接开朝会了。
最不正常的是,太子朱瞻基在也就算了,皇帝朱高炽无论成年还是未成年的诸位皇子,竟然都在!
见人都到齐了,朱高炽也没废话,直接对李显穆道:「明达,你来给诸卿讲讲今日之事吧。」
李显穆便将先前和皇帝所商议的宗室之事,讲给众人,这下众都知道为什麽要把皇子们都唤来了。
但依旧难掩震惊,今日竟然是来商议宗室之事,在宗法制度之下,这可是真正捅了天的大事,可想到方才李显穆所言,群臣也都明白为何皇帝这般重视。
朱高炽兴致不太高,声音有些低沉,「事情的原委便是如此,虽然如今还不是一桩祸事,但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既然现在还没有严重到那等无可挽回的地步,现在就解决了它,否则日后尾大不掉,就不好做了。」
殿中众人都不是傻子,既然发现有问题,那自然是越早解决越好,否则日后真的处理百万宗室衣食所系,阻力之大,可以想像。
「既如此,诸部各自商议,稍有六部尚书丶左都御史丶大理寺卿呈上各部建议。」
李显穆则召集兵部左右侍郎丶五个内阁大学士以及宗人府一众官属商议。
众人都知道李显穆是说话最管用的一个人,一旦采纳意见,很可能今日就能直接通过,是一份不小的功劳,于是纷纷建言。
李显穆听了两个人的建议后,手指开始轻点,早已不是第一次开廷议的众人,立刻知道李显穆对这些发言并不满意。
待兵部右侍郎说完后,李显穆便暂时停止了接下来的发言,「我觉得可以稍微胆大一点,这些想法都太过于保守了,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是要一个,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见众人依旧没说话,李显穆又道:「不要怕什麽祖宗成法,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这件事,就是因为祖宗制定成法的时候出了错漏,既然如此,若是还要顾及祖宗成法而瞻前顾后,那什麽事也做不成。」
有李显穆的表态,众人的胆子顿时大了起来,甚至大到李显穆都觉得有些激进的地步,简直堪比朱允炆削藩。
不过从这些人的试探表态中,李显穆能感受到世人对宗室藏着的隐晦的厌恶。
他突然想到了曾经和父亲聊过的一番话。
「穆儿,你知道为何我要让李氏主脉走文官路线吗?」
「还请父亲为儿子解惑。」
「你感受到自古而来的,文人对外戚丶勋贵丶宗室的不屑以及厌恶了吗?」
「史册中有幸进列传,儿子自然知道。」
何谓幸进,从宋朝开始,这个词和小人联系到了一起,李显穆就是幸进之臣,只是后来自己洗刷掉了这个耻辱的名称罢了。
所谓幸进,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就是「走后门进体制的公务员」丶「4+4的医学生」丶「萝卜岗大学招生」,是那种每每爆出新闻就必然引起极大公愤的人事。
古往今来并无不同。
幸进之人从古至今都受人鄙视,所以文官瞧不起世袭的勋贵,看不起仅仅依靠皇血的宗室,荫庇得来的官前途有限,而唯有科举才是正途,这便是对「血统」的反抗!
「对幸进的厌恶,驱动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一点点的剥离着特权阶级的特权。
从血脉贵族的世卿世禄,到以德丶才选士,从世家丶门阀到科举。
荫庇的范围越来越少,荫庇的官员地位越来越低,什麽时候会停下呢?」
李显穆当时不知道,现在也不愿意知道。
这世上或许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的人人平等,但也绝不是一句「一切从未变化」而能够遮蔽的,仁人志士的鲜血从不白流。
李显穆心中无数繁杂的思绪涌来,在引导着他去冲破一个不该去想的大事。
「元辅。」
「枢臣。」
「大司马。」
「宗人。」
众人聊完后见李显穆竟然走思,有些惊讶,而且唤着李显穆,他陡然回过身来,「既然诸位已经都说罢,那想来其馀诸部都结束了。」
结束商议的诸部重新回到皇帝御座之下,主持廷议的李显穆从吏部开始点名,各部各自称述想法,其中大多都比较保守。
李显穆顿时就明了了众人所思,宗室之事,事关重大,他们并非没有激进的办法,而是不愿意提出,今日所议不是军国重事,没有那麽着急,今天商议不出结果来,明日可以接着商议。
众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所以才试探着先提出一个保守的建议,试探试探皇帝的底线,看看能接受什麽程度的改变。
可以说这是一群老狐狸的共同选择。
但朱高炽已经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认为自己方才说的很清楚了,这件事涉及到了国朝未来的存续,不改变则危矣。
但是从这些大臣嘴中提出的建议,只能说是缝缝补补,于大事无益,让他很是失望。
他是很聪明的,自然知道这些大臣在想什麽,于是他更加失望,只能将目光落在他真正信重的内阁这里。
「明达,你们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