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这回是摁不住了(1 / 2)
第773章 这回是摁不住了
让卫东本来想在五大湖地区自驾游的,游个屁。
搬迁两个品牌的全产业配套厂到异国他乡,知道是多大的工程吗。
马上就得忙碌起来。
这时候切诺基已经运行年产三五千台的总装厂,就成了个巨大优势。
所有工作不是从头开始,连人手都是现成的。
不管怎麽说,这两年都培养起一大批接触交流过的花旗工程技术人员。
尤其是从八五年底到现在这一年半载的外方工作人员,非常清晰的感受到前后变化,对这位年轻副总带来的合作气氛改变赞不绝口。
柯林斯作为外方总经理被直接召回来负责整个工程。
让卫东也趁机要求把老程派过来。
年初的汽车博览会后,不知道哪里派了个年富力强的副总来接班老程,然后把老程提到汽车总公司的闲职上。
现在让卫东直接要求派老程担任沪海民营轿车总厂的总经理。
等于克莱斯勒在内地的两家规模庞大车企,老总都是让卫东熟悉的人手。
回到酒店,让卫东当然先给经委那边打电话汇报了整个过程。
但只谈事不说人:「切诺基是SUV越野车型,这在人少地广的北美,以及目前道路状况不太好的内地,都有很大的未来空间,所以我本来主力是想把这个车全产业链铺开,正好我们在机场路郊外那个新汽车产业园可以承接,未来也方便顺着那段儿京杭运河疏浚后,运到津门港出口,这就彻底解决了合资车厂进口零部件和外方利润的外汇支付问题。」
产能一万的切诺基总装厂,到现在都只有三五千年产量,全都卡在这个外汇上。
内地的真实想法肯定是学技术,没想多卖外国车,但现实就是现代工业架构,不是这麽简简单单就能学会。
而且一旦尝到卖外国车赚钱的甜头,合资车厂又会本能的抵御搞自主品牌的艰难开发。
躺在卖外国车的红利上舒舒服服多少年都不思进取。
这是后来都知道的事情。
让卫东就从这会儿开始防范:「但既然他们还要在沪海搞个轿车产业链,那我们做个新民营的尝试,就整个中方资产属于国资,但经营完全按照民营丶私营模式来,整个项目当然不需要国家掏钱,最多也就地块等支持,我来保证投资和搬迁投产,不要股份只要长期经营权,好了是内地形成汽车产业规模,企业收益,坏了算我投资失败。」
经委那边当然知道他这麽谨慎回避资产的目的:「轿车是哪款车型?」
让卫东的选择更谨慎:「他们推荐的厢式商务车,我拒绝了,那个总量不会太大,豪华轿车我也拒绝了,克莱斯勒做这个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整个花旗美式在豪华这块儿都不行,我们就踏踏实实的学普及型廉价轿车,就是之前您来谈过那款道奇600型,我们要的是量大,只有量大才能学到现代汽车制造的精髓。」
电话那头笑起来:「你的思路总是这麽与众不同,当时汽车工业公司这边推荐这款车型是花旗畅销车型换代,可以用较低成本引进,谁知道他们坐地起价,等看了奥迪车型,我都觉得有差异,好像他们在这块也没那麽领先?」
挟七十年代登上月球丶太空飞行的威望,花旗科技丶工业制造都是超级大国的遥遥领先。
这个肥皂泡的戳破还要点时间。
让卫东恰恰知道花旗车是真的不行:「汉斯车比较精密高效,品质稳定,口碑一直都好,东瀛则廉价皮实,这俩在国际市场上很有市场,甚至反过来抢了北美市场,今天我认真体验了下他们豪华车,是真不行,但那款九千美元上下的道奇600,外观跟国内可以看到的日产蓝鸟差不多,里面还有落后,但都可以改进,正好符合我们学习,是个最好的教材。」
那边嗯嗯:「知道你这个思路了,放手做吧,经委和沪海都会全力支持这个项目,需要马上给你派人吗?」
让卫东想了想:「从沪海调人手吧,我在沪海的外贸公司经理配合他们工作。」
这事儿就由老章来协助老程在沪海落地了。
他俩本来就是西山厂的上下级关系,熟悉。
甚至整个道奇厂的发起点,都得由老章开始,让卫东挂了这边电话,又给老章联系。
两年前从山沟沟到沪海,都迟疑谨慎的老技术员惊呆了。
「好,我马上去跟沪海市里面汇报联络,安排出发,需要我做好哪些准备细节呢?」
让卫东满意的把自己能想到那些点出来,地块挑选肯定要考虑到不太远离沪海市区,但又不能挤到市区,水运必须方便,如果还能接近铁路运输站就更棒,在高速公路网一空二白的时候,这点很重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