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3章 强者当然只跟强者并肩(1 / 2)

加入书签

第623章 强者当然只跟强者并肩

后世有过总结,货柜就是国运级的时代产物。

新坡加恰好踩在货柜上才兴旺起来,成为正面范例,不然以弹丸之地哪有国富民强,全民皆兵的强悍姿态。

有钱够狠才能屹立在一片穷鬼的东南亚。

不然光凭地理优势早就被祸祸了。

而有种说法北极熊的就是崩在这个货柜上。

因为整个世界都围绕花旗构建货柜海运,才是六十年代开始,七八九十年代尽享全球福利的天朝上国底气。

本就没啥出海口的毛子,被彻底摒弃在这个货柜世界外。

货柜之前,高昂的运输成本起到了贸易壁垒的作用,效果类似于非常高的进口关税,花旗丶西欧都各自保留了大量的低端产业,工业体系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毛子依靠比较完善的铁路运输模式经营了经合会,在五六十年代有效对抗住了整个欧美的经济运行。

甚至部落下风。

直到货柜这个全新的海运模式,彻底让成本雪崩。

七十年代处理一立方货物的成本,普通货轮是20美元,货柜是10美元。

货柜流程规模化以后,到79年已经是4美元。

到今年,按照林望复在新坡加了解的情况,高度集成流转的结果已经降到了1.5美元!

廉价的海运价格让被海洋分割的西方工业体系联结成一个整体,国际贸易不再以原材料和制成品为主导,中间品成为海运的主流。

货柜运的其实大部分都是半成品,70%以上是零部件半成品,全球经济因为货柜而变成一个整体。

七八十年以后才开始大量出现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做代工厂的事儿,就是货柜带来的结果。

所以说连让卫东在沪海发动给苹果电脑做代工生产,全都是吃的货柜产业福利。

他是知道发展外贸代加工这条路,不知其所以然罢了。

那所有的出口货品,都是排队走货柜送到花旗。

价廉物美的欧美商品,尤其是东瀛产品,就是这样打遍全世界,打垮了华约国家的经济水平,彻底击溃了东欧国家的经济民生。

大熊崩塌就是经济上撑不下去了。

某种意义上内地的穷困潦倒,恰恰也是在六七十年代错过了全世界货柜流转导致。

货柜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的全球商业度量衡模式,什麽都按照多少个柜来计算。

内地肯定已经是后来者,落后所有地方,包括新坡加丶HK。

本来看似绝无追上的可能。

谁能想到让卫东居然提出了这麽个高度计算机+智能化的模式。

直接让林望复跪服。

因为他就是做这计算机的,又恰好熟悉货柜码头,完全明白让卫东提出这事儿的可行。

当转运量达到一年上千万个柜,那就必然要依靠大量的电脑软体系统来处理运转。

这也是新坡加现在独步全球的领先细节之一,以这巴掌大的地方却拥有整个东南亚最高的电脑采购量就说明问题了。

结果让卫东不但「敏锐」的看出来这个点,还能更进一步加入智能化概念。

想想未来一座几十万货柜的码头,根本不需要工人在其中跑动丶驾驶,全都按照程序任务自动流转,这特麽的效率得有多高?!

本来脑海里只有音效卡的林望复都忍不住跳起来拼命鼓掌:「对的!对的!一定能做到!皮特!我相信你说的一定能做到!」

从此成为让卫东在科技道路上的绝对信徒。

整个会议室还不轰动得要沸腾起来。

虞晓秋都忍不住摸了自己的相机拍照。

林望复的语气腔调,行为举止都表明他是如假包换的外商,华裔外商,这点和池世明那个假港仔有明显区别。

刚才他那麽骄傲新坡加的货柜码头,那麽清晰的瞧不上这个内地还在初始阶段的小码头。

现在连他都服了,所有人还不觉得振奋万分?

这年头还对外商充满了仰视,越是了解外面世界的这些开发区人员,可能就越对外部专家充满崇敬。

现在连刚刚还不以为然的外国专家,都对让卫东描绘的前景这般激动兴奋。

大家只有激动兴奋加倍。

可能真来个新坡加丶HK的货柜码头行业人士,可能还会嗤之以鼻,固执的认为哪有那麽容易。

但偏偏是IT产业的人,才会对这种智能化前景无限期待。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