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7章 河东事毕(万字大章)(1 / 2)

加入书签

第477章 河东事毕(万字大章)

「驾!驾!驾……」

夕阳下,密集的马蹄声惊醒了漠南的草原,数百骑兵护卫着十几辆马车向北疾驰而去。

甲片相互碰撞的细碎铜音,使得气氛无比压抑焦虑,刺激得众人神经紧绷,仿佛片刻后便有生死之危。

「节帅丶郎君,我们已经冲出包围,可以休息了!」

盖寓的声音响起,这才将原本麻木的众人重新唤醒,李国昌及李克用则是纷纷勒马,呆滞的眼神重新恢复了些许光彩。

「阳五,阳五如何了?」

李克用回过神来后,急忙询问周德威情况,而这时队伍末尾的一辆马车也急忙行驶到了李克用面前。

李克用见状,连忙翻身下马,走到马车背后将车门打开。

但见车内躺着赤膊上身,身上缠满粗布的周德威。

「郎君,某没事……」

周德威艰难开口,李克用看得鼻头一酸,忍不住愤恨挥拳砸在了马车上。

李国昌走了过来,但此时的他仿佛苍老了十几岁,颓然道:

「数万大军灰飞烟灭,如今只剩这六百多鸦儿军和你我亲眷及数十石粮食。」

「这点兵马,谈何复起?」李国昌语气中略带哭腔,而盖寓闻言却带着同样负伤的康君立走来。

「鞑靼诸部争斗不止,六百甲骑,足够东山再起了。」

盖寓这话带有几分安慰的意思,但他也认为只要李克用丶李国昌斗志不减,他们依旧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哪怕不能打回中原,但趁着漠南漠北动荡,占据草场徐徐图进却并不难。

「眼下我们可扶持与节帅交好的鞑靼部头人,依靠他们发展壮大起来。」

盖寓话音落下,李国昌就不假思索道:「若是刘继隆未曾占据河套,某倒是准备去投奔阿跌部和浑部,但如今看来只能投奔奚结部了。」

「不过若是刘继隆大军北上,那某等只能继续北上投奔黑车子部了。」

黠戛斯击败回鹘后,尽管成为了草原共主,但他们却并不管事。

原本漠南和漠东地区的诸多游牧部落,统称为鞑靼,其中包括室韦丶突厥丶回鹘丶铁勒丶党项丶吐谷浑丶沙陀等族。

李国昌所说的阿跌部和浑部,分别在阴山北部游牧,袭扰河套地区的鞑靼人,便是他们这两部。

奚结部则是毗邻奚人的部族,部众近万,部落中有两三千骑,实力不算太强。

饶是如此,由于其部交好奚族而得以占据滦水西侧驻牧,而奚族拥有五大部,每部四到六万人不等,有胜兵五万之说。

在奚族北部,则是此时尚处于分裂的契丹八部,每部有二到五万人不等,契丹诸部自称控弦十馀万,但大多都是吹嘘。

契丹与奚虽然同源,但两族明争暗斗不少,扶持西边的鞑靼诸部也是常态。

加入奚结部,代表李国昌他们可以参与奚结部对契丹诸部所扶持的鞑靼诸部作战,继而扩充自己实力。

「既然如此,那便投奔奚结部吧。」

盖寓为李国昌做出选择,他不认为刘继隆会在中原尚未平定时,派兵北上攻打他们。

毕竟乱世拖得越久,统一难度就越大,更何况汉军消化河东丶代北地区还需要时间,并且关于义武镇属于谁,也需要和成德的王景崇扯扯皮。

在他思绪的同时,李国昌也最终选择了北上投靠奚结部。

与此同时,安破胡与曹茂攻破李国昌部后,将李国昌所部人口丶粮食丶马匹带回云州,而将俘虏和甲胄等战利品交给了张简会,也算是张允伸出兵的回报。

大军撤回代北后,安破胡派遣王重荣率军二万进驻义武,同时快马向洛阳送出奏表。

刘继隆收到奏表时,已经是九月二十二日了。

「那小将唤什麽名字?」

「好像是周德威,在代北军中绰号阳五,若非此人逃遁及时,安都督与曹都督应该能将其生擒。」

「不过周德威虽逃脱,但代北大将薛志勤被俘,眼下正在押解南下。」

汉王府正堂内,刘继隆听着快马校尉的禀报,心里不免有些惋惜。

周德威丶杨师厚丶葛从周这些可是他这个不怎麽涉及五代史都耳熟能名的名将。

若是能俘虏周德威,使其为自己所用,那自己也能省下不少心力。

即便如此,刘继隆也只是惋惜罢了。

李国昌丶李克用这对父子最终还是撤往了漠南,虽然没能留下他们,但以他们的实力去到漠南,想要发展起来也需要很长时间。

不等他们恢复实力,自己恐怕就要统一天下,休养生息,随后开始开疆拓土了。

「殿下,如今河东道已经拿下,我军也即将驻兵义武,不知何时出兵天平?」

堂内,身为兵部尚书的王式躬身作揖,此刻的他,心思已经不在大唐那边,而是放在了天下一统,百姓康泰的未来上。

面对他的询问,刘继隆则是拿起奏表仔细翻看片刻,随后才道:「等各镇赋税文册送抵,届时再视情况而定。」

以汉军的实力,开辟两线战场还是可以的,但架不住河南三镇生产被破坏太多,眼下恢复到什麽程度,还得等文册送抵才能决定是否出兵收复天平。

更何况现在北边的局势还没有彻底稳定,至少刘继隆还不清楚王景崇对义武镇态度。

义武镇刘继隆是必须要拿下的,如果王景崇要和自己争夺义武镇,那就得看看他能付出多少伤亡了。

李国昌和李克用在时,二人可以作为盟友,但现在李国昌和李克用北逃,那二人的同盟关系自然也就瓦解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又想到了主动出兵帮助自己的张允伸,随后看向王式等人。

「张简会丶李茂勋协助朝廷讨贼有功,兹授张简会广平县伯,李茂勋辽西县伯。」

刘继隆话音落下,郑畋便皱眉道:「殿下莫不是想要扶持张简会继任卢龙节度使?」

「非也。」刘继隆摇摇头:「吾此举不过是为了安抚张允伸,而非扶持张简会。」

「更何况以张简会此役表现来说,显然不足以节制卢龙镇,卢龙镇内诸多将校也心知肚明。」

「眼下吾只是藉助扶持他的名义,等待未来卢龙内乱后出兵的契机罢了。」

假装扶持张简会,然后等待张允伸病逝,卢龙内乱而出兵干涉,最后将卢龙讨平收复,这便是刘继隆的想法。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先把天平丶义昌两镇收复,这样才能拥有多面出击的可能。

卢龙镇不比成德丶魏博,以安破胡的奏表来看,卢龙的精锐骑兵素质还是不错的,加上他们又是本土作战,当地牙兵牙将又格外跋扈,因此对付他们不比对付其他藩镇。

朱温和耶律德光的手段是将牙兵牙将屠戮一空,刘继隆虽然希望能将人发配,但这群牙将牙兵的风气着实太差。

如果这群牙将牙兵拒不归顺,那将他们尽数屠戮,也不失为最后的办法。

思绪落下,刘继隆继续表态道:「我军刚刚讨灭河东丶大同两镇,又即将收复义武镇。」

「若是见识长远的藩镇,必然会起运钱粮,而这些起运的钱粮,尽数停抵汴州,运抵滑州前线。」

「敕令斛斯光丶陈靖崇,分别集结兵马一万五千于宋丶滑二州,报备二州钱粮及出征所能持续之时日。」

「敕令崔恕,今早将河东道人口土地丈量厘清,以安破胡为河北诸镇节度使,钱粮由河北道供给,坐镇义武。」

「是……」王式及高进达等人分别应下,随后派出快马,赶赴河北丶河南等处。

在刘继隆做出决策的同时,天下也因为河东丶大同二镇的覆灭而渐渐震动起来。

原本属于昭义辖区的泽州,则是在咸通年间就被李漼为了防备刘继隆而划给了河阳,后来河阳归属刘继隆。

因此眼下的河东道,只剩昭义所占据的潞州没有收复,其馀诸州尽属刘继隆。

崔恕率领关西抽调的一千官员和三千吏员开始陆陆续续进驻河东诸州,而原本已经占据义武的王景崇得知王重荣领兵东来,乾脆吸纳了义武镇三千多参军,留侯固投降安破胡。

侯固献出残破的易丶定二州,刘继隆将其调往洛阳,以左散骑常侍丶银青光禄大夫丶闽县伯等官职将其安置。

三镇转瞬间归属刘继隆,这让毗邻三镇的卢龙丶成德丶魏博丶昭义等诸多藩镇各自升起了不少心思。

诸如昭义丶感化丶淮南等镇都是想着待价而沽,而刘继隆给出的报酬显然不低。

除了负隅顽抗的崔铉外,其馀诸镇节度使只要愿意投降,少说都能得到一个开国县伯的爵位和文武散官的官职,保住富贵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对于始终试图割据的那些藩镇,刘继隆收复三镇的消息就是坏消息了。

「直娘贼的,这刘继隆动作如此之快,河东丶大同这些藩镇怎麽连三个月都坚持不到就败了?」

十月下旬,随着三镇覆灭的消息传开,青州衙门内的朱温也忍不住叫骂了起来。

骂完过后,他抬头看向了堂内众人,但见谢瞳丶朱存丶葛从周丶张归霸丶张归厚等人尽数坐着,等待他说完。

见他说完,作为朱温如今谋主的谢瞳这才主动说道:

「刘继隆攻占三镇后,必然需要时间梳理三镇事宜,故此短时间不会对黄河以北继续用兵。」

「中原三镇经过刘继隆近一年的治理,虽说遭遇的蝗灾和旱情,但各镇起运钱粮足够让三镇百姓渡过饥荒。」

「某如今担心,刘继隆会趁机向东攻掠天平丶感化二镇。」

「天平军的张思泰还好说,他必然不可能投降刘继隆,但南边感化军的曾元裕态度暧昧,说不定只要汉军进入其境内,曾元裕便会投降刘继隆。」

「若是如此,刘继隆在彻底巩固感化丶天平二军后,必然会出兵三面夹击我军。」

「如今我军虽拥八州之地,民百五十万口,而军五万之数,然军中披甲仅六分,尚有两万兵马未曾着甲。」

「八州虽有一千六百军器工匠,然每月制甲不过八百馀套,想要将两万兵马披甲,起码需要两年时间。」

「刘继隆东进,无非就在这几个月的事情,届时我军恐怕难以阻挡……」

谢瞳的话,倒是让堂内不少人心里犯起了嘀咕,但朱温却仅皱眉片刻,而后说道:

「刘继隆若是攻打张思泰,我军便立马将天平军境内的棣州夺下,随后出兵攻打义昌。」

「刘继隆从宋丶滑二州出兵,届时哪怕夺取了天平境内的曹丶濮丶郓丶齐四州,但其中除齐州外尽皆残破,自给自足尚且有馀,出兵东进则馀力不足。」

「哪怕刘继隆再想要攻打我军,也得等到来年夏粮收取,而我军可趁此机会加固城防,在入夏后与刘继隆交战。」

「届时五万兵马尽数着甲,又能新募兵马数万,某与刘继隆对峙,不信南边的高骈丶北边的王景崇会安分守己。」

朱温所言不虚,但张思泰毕竟是他们的盟友,背刺张思泰这种事情,不免让谢瞳丶葛从周等人犹豫。

不过这份犹豫只是片刻,随后他们便纷纷朝着朱温作揖,认可了朱温的这番言论。

朱温见状,尽管心头感受到了压力,但他还是尽量找补,随后开口道:

「只是如此,还不足以对抗刘继隆。」

「刘继隆如今掌握八道,还将手伸入了河北道中,其麾下兵马恐怕不下三十万。」

「只是他疆域虽大,可人口却主要在西边,而关东破败,他只能依靠河东。」

「我诸镇疆域虽小,但人口稠密,若是与他交锋,多方牵制下,未必不能取胜!」

「魏博的韩君雄丶成德的王景崇,南边的高骈,还有北边卢龙镇内不服张允伸的势力,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拉拢的人。」

面对强大到难以独自面对的敌人,朱温准备结成诸镇同盟来讨伐刘继隆,而谢瞳闻言果断起身对朱温作揖。

「此事便交给某吧,定不会让郎君失望……」

「好!」朱温不假思索应下,接着却继续说道:「话虽如此,今年秋粮起运却不能停下,可以少,但不能没有。」

「某奏表朝廷,便说镇内遇蝗大饥,起运止五万石即可。」

五万石粮食虽然不少,但比起两个镇的产出,可以说并不算多。

朱温如此安排,主要还是担心给少了会让刘继隆找到讨击他的藉口,所以才定下这个数额。

这个数额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少,起码比那些拒不起运的藩镇要好多了。

这麽想着,朱温便遣退了众人,而谢瞳也开始不断派出使者,准备组成联盟来反抗刘继隆。

半个多月的时间,河东丶河北的事情便传到了江南,而此时依旧坐镇岳州的高骈在得知消息后,眉头紧锁的看向邝师虔等人。

「江西丶福建在册人口田亩多少?」高骈开口询问,邝师虔不假思索回禀道:

「文册上都是会昌年间的抄旧,江西镇八州有三十五万户,一百七十馀万口,地七百四十二万亩。」

「福建镇五州有十二万户,六十万口,地三百一十四万亩。」

「不过江西丶福建等处此前遭遇黄贼霍乱,兴许人口耕地皆有下滑……」

「哼!」高骈冷哼,这让邝师虔疑惑看向他,却见他冷声道:

「会昌年间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难道二十馀年间,百姓和耕地没有增长吗?」

「汝等应该都清楚,地方胥吏大多出自当地世家豪强,汝等以为他们会如实禀报人丁丝绢和耕地数量?」

「江西福建之地,绝不止二百三十馀万口百姓,更不会只有千万亩耕地。」

高骈自己就是渤海高氏出身,世家豪强的小把戏,他可清楚太多了。

哪怕黄巢在江西霍乱许久,但不过三四个月时间,又能杀死多少人?

更别提福建百姓大多聚于福州丶泉州等处,而黄巢止步建州,根本没有深入福建人口稠密之地。

此外,据他所得消息,黄巢霍乱江南时,无数江南百姓涌入福建,祈求平安。

福建的人口相较黄巢作乱前,只有增长,而无减少一说。

这些世家豪强不愿意把人口赋税交给自己,所以才欺上瞒下的搞出了会昌图籍。

若是可以,他也想要效仿刘继隆,将境内世家豪强屠戮乾净,然后扶持寒门子弟将地方吏治牢牢掌握手中。

可惜他的身份摆在这里,他注定不能去做自降身段的事情。

深吸口气,高骈沉着在脑中思绪片刻,随后才道:「二镇在手,算上黔中丶湖南丶岭南丶江北等处,我军麾下百姓不下六百万之数,耕田不下三千万之数。」

「自即日起,吾将效仿刘继隆,废除丁税,摊入田亩之中,每亩田纳税三斗,以会昌图籍为范,丝绢桑麻仍旧纳作夏税,而田税作为秋税。」

为了能够与刘继隆对峙,高骈也是狠下决心了。

每亩纳税三斗,对于亩产一石七八斗,甚至亩产二三石的江南之地来说,这税率并不算高。

可问题在于,帮高骈干活的人是世家豪强出身的胥吏。

他们这帮人总不可能帮助高骈去对付自己人,所以这些赋税大概率会被这些负责收税的胥吏,转嫁到普通百姓头上。

高骈自己也清楚这点,但他更清楚,唯有团结世家豪强,他才能保障吏治正常运转,才能收得上来钱粮,才能维持军队与刘继隆交锋。

按照会昌图籍,高骈麾下每年将得到九百多万石粮食,还有不少于百万贯的丝绢桑麻和各类杂项。

「敕令,江西丶福建等处分别募兵三万,来年夏收后,吾要出兵将江东两浙尽数收入囊中!」

高骈目光看向高钦,高钦则颔首作揖,不假思索的应下了敕令。

眼看他们应下,高骈将目光看向岳阳楼外的洞庭湖。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