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3章 降将多出(万字大章)(2 / 2)

加入书签

「康承训正是因为摸不准我军虚实,所以才不敢立即出兵。」

「眼下我军若是撤退,亦或者躲避不出,康承训必定会怀疑我军,派出兵马探哨。」

「倘若让他派出兵马探哨,我军虚实必然暴露,届时不止是你我有性命之忧,便是陛下也有可能被追上。」

「某知晓了。」张归厚不是愚笨之人,相反十分机略,不然也不能帮助黄邺多次击退朱温。

「既然老贼举棋不定,那我军便趁势出击,让老贼以为我军准备在此与他决战。」

「没错!」张归霸点头道:

「不过不可深入,一旦天色变黑便立马撤军返回,某率一百骑兵在城外迷惑曾元裕,汝率四百精骑主动进攻老贼。」

「待到天色变黑,你我兄弟便可从容向西撤去,届时陛下也带着大军走出至少百里,老贼没有那麽容易追上。」

「好!」张归厚并不畏惧,反而直接走出牙帐,点齐四百骑兵后向南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张归霸则是将一百骑兵分为五十队,每队领数十名民夫,不断在营盘内走动,营造出兵马调动的假象。

城内的曾元裕在得知齐军营盘走出数百精骑南下后,他便知道是援军到来了原本他准备提兵出城,与援兵里应外合来共同夹击齐军,结果发现齐军营内旌旗翻卷,一副调兵遣将的情况,顿时便有些摸不准,只能等援军出击后再配合出击。

半个时辰后,刚刚扎营的唐军便得到了塘骑被突袭的消息。

李克用连忙穿上甲胄,不过不等他走出帐篷,便见盖寓与康君立走入帐内,

主动作揖道:

「贼军骑兵突入我塘骑阵中数里,距离营盘也不过七里了。」

李克用闻言戴上头盔,握住刀柄便向外走去,同时不忘交代:「转告康使君,某亲率鸦儿军去击溃来犯之敌!」

不给盖寓和康君立阻拦的机会,李克用便翻身上马,调集五百鸦儿军疾驰出营,向北方招义疾驰而去。

两刻钟后,太阳渐渐没入地平线,天色变得有些灰暗,李克用率五百鸦儿军举着火把北上,果然见到了张归厚率领的数百精骑。

此时正有三百多沙陀精骑与他纠缠,而远方还有其他方向的沙陀精骑靠拢而来。

「杀!」

李克用催马冲锋,五百鸦儿军见状也纷纷举起马塑,呐喊冲锋。

「直娘贼,来的还真快!」

阵中厮杀的张归厚见状,暗骂同时调转马头:「撤!!」

在张归厚的吩咐下,齐军木哨声响起,他们丢下数十具尸体后开始撤退,李克用则是率军追击。

双方且驰且射的追出七八里,直到远处齐军营盘渐渐浮现,李克用不得已勒马停下。

眼看着张归厚狼狈撤走,李克用冷哼调转马头:「回营,把沿途的贼军首级都割下!」

「是!」左右应下,随后开始跟随李克用返回营盘。

战后沙陀骑兵折损不到一百五十人,而齐军则是丢下了一百二十多具尸体。

尽管战损有些不利,但沙陀骑兵分散开来,自然容易被逐个击破。

能留下一百二十多名齐军,李克用也勉强能够满意,更别说甲胃马匹都被他所得,他回头就能招募低廉的沙陀人来组建新的沙陀骑兵。

经此一役,康承训也判断齐军试图在招义与他们决战,所以没有贸然出击,

而是下令三军好好休整,准备第二日的大战,

只可惜,还没有到第二天,随着张归霸丶张归厚趁夜色撤退,发现营盘内没有齐军的民夫便开始了逃亡。

许多逃亡的民夫被唐军外围的塘骑所俘虏,睡到一半被吵醒的康承训这才知道齐军主力已经在早上拔营离去,而黄昏时分与自己交战的,不过是数百骑兵罢了。

「混帐!!」

康承训拍案而起,同时看向李克用:「李郎,派出骑兵搜寻贼军踪迹,他们现在应该还没有跑远!」

「是!」李克用脸色也不太好看,他没想到黄巢还会玩虚虚实实这一手。

原本以为明日就可以酣畅淋漓的杀一场,如今得知黄巢跑了,他只觉得一拳打在了水里,空落落的。

很快,数千沙陀骑兵开始沿着招义东西方向搜寻,同时派人通知了曾元裕。

曾元裕得知黄巢竟然留下营盘与旌旗迷惑自己,当即也是感受到了羞辱,连忙带兵与康承训会师。

待到天色微亮,前往探查的沙陀骑兵最终在营盘西边二十馀里外发现了未经处理的踪迹。

康承训得知黄巢向西而走,顿时脸色大变:「不好,寿春!!」

众将闻言,脸色纷纷变得难看起来,而康承训也连忙开口道:「三军拔营,

立马向寿春急行而去!」

在康承训的军令下,刚刚会师的三万多兵马开始向西追击而去。

三日后,当他们抵达寿春时,寿春城外一片狼藉,无数户体被扒光,横陈原野之上。

黄巢在清晨时分突袭了不足万馀兵马的留守官兵,解救葛从周向毫州方向突围而去。

康承训见状,只能连忙出兵追击,同时派出快马传信洛阳。

五日后,黄巢率军过境,强行掳掠人口,强抢乡野百姓之粮,从亳州往宋州攻去,似乎想走北道进入天平军地界。

快马将消息送抵洛阳,李价得知消息,不知所措道:

「如今黄贼往宋州攻去,虽说并未攻掠州县,但乡野百姓亦受害不少。」

「敢问诸卿,应该如何解决此事—」

乾元殿内,二百馀名大臣闻言纷纷开口。

「殿下,可令天平军节度使张思泰讨伐黄贼,令命宣武军坚守州县,充海军北上讨贼,平卢军随时准备策应。」

「殿下,可令康使君暂时不用追剿黄贼,眼下重中之重是南边的秦宗权。」

「殿下,臣附议,眼下理应先解决叛将。」

「殿下..」

群臣先后谏言,李偷都觉得有道理,但黄贼又不可能不围剿,不然等他继续发展壮大,那就难以对付了。

毕竟仅凭齐鲁三镇的兵马,根本无法剿灭黄贼。

对此,观望许久的路岩主动作揖开口道:「殿下,臣以为此次楚州刺史朱全忠收复扬州,杀贼有功,可趁机褒奖,着其带兵北上充海出镇,围剿黄贼。」

「扬楚之地,虽然遭受兵灾,但依旧是运河入口,是最为重要之地。」

「若是能以充海镇将朱全忠调离,对朝廷无疑大有好处,而充海镇虽说也人口众多,但毕竟偏远,又有感化军丶宣武军丶天平军丶平卢军多方肘,不易发展。」

「臣以为,调离朱全忠往充海镇,着其讨击黄贼,实在上上之选。」

路岩的话,引得不少人暗自点头,毕竟朱全忠手中有不少兵马,加上充海的兵马,再加上天平和平卢协助,即便不敌黄巢,也该能限制住他。

只要能限制住,届时高和康承训再解决了秦宗权,那局势就明朗了。

「诸卿以为如何?」

李偷询问群臣,群臣闻言纷纷作揖唱礼:「臣等附议—

「殿下,话虽如此,但朱全忠毕竟是降将,若是他在齐鲁坐大,恐怕又是个李师道。」

刘瞻突然站出来唱起反调,路岩面色无恙,但心里皱眉。

「李师道?」路岩疑惑开口,接着补充道:

「齐鲁之地遭王仙芝丶庞勋祸乱,实力早就大不如前,别说朝廷不会坐视不管,即便朱全忠有谋反意图,朝廷也能节制诸镇将其讨平,刘相何必担忧?」

不给刘瞻开口的机会,路岩继续看向李偷:「殿下,臣以为如今已没有更好的选择,更何况殿下英明果断,若朱全忠有不轨之心,殿下必然能明察秋毫,以雷霆手段将其讨平。」

鲜少被人夸赞的李价,如今突然在庙堂上被路岩这麽夸赞,且路岩地位不低,是咸通年间在任最长的宰相,这让李价不免高兴起来。

「路相谬赞了,吾不过是以诸卿谏言治天下罢了。」

李偷理政一个多月,心里也大概知道南衙北司对自己的态度究竟如何了。

北司除了杨公庆,其它三人都不支持自己,而南衙则态度中立。

话虽如此,南衙的态度中,也有种希望朝廷能听从劝谏,将时局转危为安的想法。

正因如此,李偷才选择将功劳推给南衙的官员们,同时为自已营造出虚心纳谏的形象。

不出意外,由于他虚心纳谏,许多南衙官员都开始站到了他的身边,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这样的形象。

「吾以为,路岩所言有理,不如依照此策操办,不过那朱全忠愿意被调往充海吗?」

李偷询问路岩,路岩见状躬身道:「只要给予他申胃粮草,相信他会识趣北上的。」

「既然如此,那此事便定了下,由路相操办便是。」

李偷拍案将此事定下,朱温摇身一变成了充海节度使,而刘瞻看着李偷如此,张了张嘴,却又觉得自己劝不动李偷,只能无奈低下头来。

正在他低头时,殿外突然走入兵卒,快步来到金台旁,低声与鸿胪寺卿交谈。

鸿胪寺卿闻言,当即唱声道:「河南快马,节度使王重任率军二万疾驰进入蔡州,蔡州都将赵德(yin)举州投降!」

「好!!」

突然听到秦宗权的老家被抄,李价激动的站了起来,群臣也纷纷朝着李灌作揖。

谁也没想到,秦宗权竟然留了个这麽容易投降的都将去驻守蔡州。

「殿下,如今蔡州被攻破,秦贼若不回援,必然会趁势强攻伊阙县。」

「如今临汝已经被贼军拿下,若是伊阙县再被拿下,届时贼军必然强攻伊阙关,妄图殊死一搏。」

「臣以为,可速调康使君兵马北上,走武牢进入洛阳,配合高渤海夹击秦贼9

刘瞻眼见朱温的事情已经定下,当即便开始争取南边战场的主导权。

路岩倒是没有开口,但萧沟却皱眉说道:「康敬辞此前避战,恐对朝廷有不满之意,如何能让其进入洛阳?」

「臣以为,可令康敬辞北上自郑州攻入汝州,与高渤海一东一南,先后夹击秦贼。」

「好!」李偷没什麽主见,他只觉得谏言不错便用了。

萧沟见状,不免感到有些欣慰,而刘瞻也不难受,毕竟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

连续拍案两件大事,群臣本以为今日朝会到此结束,却不想这时殿外又有兵卒快步走入殿内,在鸿胪寺卿耳边交谈。

不多时,鸿胪寺卿看向金台,似乎在询问李偷是否开口。

李偷见状抬了抬下巴:「何事?」

「回殿下————」鸿胪寺卿略微准备,随后才道:

「节度使王重任再度奏表,言唐州叛将已经举兵投降汉中郡王——

「什麽?」

群臣没想到,朝廷刚刚得到捷报,结果又遇噩耗。

刘继隆本就占据邓州,如今又拿下唐州,可以说南阳盆地尽在他手。

只要他能让此二州恢复如初,那便更有利于其东进了。

路岩与刘瞻沉默,而与长安关系不浅的萧沟见状,只能硬着头皮上前作揖:「殿下,叛将投降,汉中郡王也不可不收。」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出兵讨平秦贼与黄贼,馀下事情都可暂时放置一旁,

日后再处理也不迟。」

说一千道一万,主要还是朝廷如今势衰,连内部问题都压不下去,更别提和西边刘继隆破裂关系了。

此前刘继隆凭陇右打下关西五道,如今关西五道在手,加上半个山南东道真要打起来,朝廷恐怕也要灭亡了。

想到这里,众人都沉默着,而早就通过刘继隆奏表,得知刘继隆要出兵唐州的李价,此刻反倒是最平静的。

得知消息时,李价便询问过李灌该怎麽做,李灌的想法也是先解决秦宗权和黄巢,然后再休养生息,等刘继隆装不下去后再动手。

正因如此,李偷反应并不大,只是开口道:「此事汉中郡王已经奏表过,殿下与吾都觉得没有问题,暂且揭过吧。」

李价此话一出,殿内群臣纷纷松了口气。

李灌当年确实很莽撞,与大礼有矛盾就打大礼,与刘继隆有矛盾就打刘继隆,结果局势越弄越糟,局面越来越乱。

如今看来,兴许是身体不佳,他倒是没有那麽折腾了。

「诸卿可还有事启奏?」

李价询问群臣,群臣纷纷沉默,见状他便站了起来,鸿胪寺卿也趁机唱礼:「散朝—.」

「殿下千岁—

群臣山呼千岁,恭敬等待李价离开乾元殿后,这才平身按照班次退朝。

路岩作为宰相,无疑是第一批退朝的人。

他没有慢悠悠的退朝,而是在走出乾元殿后,步伐沉稳的走向了宫外。

不多时,他乘坐马车返回了府中,而早已得到通传的谢瞳已经在此地等待许久。

「路相—」

谢瞳恭敬行礼,路岩则是开门见山:「朝廷已经准许你家使君调任充海,出任充海节度使了。」

「不过黄贼北逃,如今恐怕要走宋州进入天平,甚至进入充海,留给你家使君的时间不多,朝廷需要你家使君出镇充海后,能够与宣武丶天平丶平卢丶感化等镇一同围剿黄贼。」

「老夫可以做主,从两浙调甲胄三千丶粮食五万石给你家使君,希望你家使君能够好好平贼,不要辜负陛下赐名全忠的恩情。」

「学生谢过路相,路相恩情,学生及使君定不敢忘!」谢瞳虽然知道这件事肯定能成功,但也没想到能成功这麽快。

不过当他听到黄巢突围北上后,他也猜到了朝廷是准备看朱温和黄巢争斗,

以此来遏制朱温。

可惜,有他在旁谋划,加上朱温本领不差,今日过后便是龙归大海,定能搅动风雨。

「退下吧,圣旨明日便会发往扬州,你可先行一步,让你家使君快些北上,

不然被黄贼祸害了充海百姓,老夫可无能为力」

「是。」

路岩眼见谢瞳礼数得当,当即点了点头,随后开始送客。

谢瞳恭敬退出路岩府邸,随后召来了马车,并带着护卫前往了水,乘船南下。

在他们南下时,久不上朝的张议潮也得到了刘继隆出兵占据唐州的消息。

对于这则消息,正在书房练字的他,不由得嘴角上扬起来。

「叔父,您在为他高兴?」

张淮澄看着正在轻笑的自家叔父,忍不住开口询问。

张议潮颌首回应,放下毛笔道:「他得了南阳,恐怕很快就要开始东进了。」

「可是此时东进,那他不就与朝廷决裂了吗?」张淮澄眉头微皱,他比较在意名声。

对此,张议潮摇摇头:「他自然不会如此愚蠢。」

「那是」张淮澄试探询问,张议潮则是与他对视,反问他道:「北司和太子的矛盾,你在庙堂上难道看不清?」

「这自然清楚,不过陛下尚在,应该不太可能出现差错。」

面对张淮澄这番话,张议潮摇摇头,叹气道:「你与你阿兄一样。」

张淮澄不解,不明白他这话是什麽意思,倒是张议潮继续道:「陛下多久没有上朝了?」

「这—差不多三个月了吧?」张淮澄有些不确定,毕竟这位皇帝出了名的不上朝。

「发生了这麽多事情,哪怕是再怎麽贪玩也该上朝了。」

「如此之久的不上朝,匆匆立太子为监国,汝难道还不清楚吗?」

张议潮叹了口气:「这位陛下,恐怕没有消息传的那般病愈,而是病情愈发沉重了。」

「待到他离去,北司必然要生出乱子,届时洛阳城内恐会动荡。」

「你那两位阿兄,肯定会不甘寂寞,所以你只能早早准备了。」

「是!」张淮澄后知后觉,连忙应下此事,而张议潮则是看向窗外,看看只是寒冷而乾净整洁的庭院,他脸上也浮现出了几分忧虑。

「这大雪,似乎来的太迟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