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0章 久旱甘霖(2 / 2)

加入书签

他回头看向桌上那几颗首级,忍不住道:「他们的死怪不得某,要怪就怪他们蠢!」

「今日过后,邓州属某,至于刘相公你……」

秦宗权身子不动,缓缓转动头颅,用馀光看向刘瞻:「某不会杀您,但这忠武军必须由某做主!」

他话音落下,不等刘瞻反应,当即便开口道:「来人,送刘相公出城南下!」

「遵命!!」左右牙兵闻言上前,架着刘瞻便要向外走去。

刘瞻见状还在劝解:「朝廷数十万大军还在,汝莫要自误,眼下认错还有机会……」

刘瞻的声音随着他被带走,渐渐消失在了南阳县衙中。

左右将领上前对秦宗权作揖:「都将,我们如今该如何?」

「该如何?」秦宗权侧目看向两人,忍不住道:

「刘瞻匹夫不会用兵,当初若是某指挥兵马,如何会阵殁那麽多弟兄?」

「眼下既然已经决定将其驱逐,自然是占据邓州,待价而沽。」

左右将领闻言对视,很快猜到了秦宗权的心思,于是连忙作揖道:「既然如此,某等愿奉都将为留后!」

「好!」秦宗权闻言点头,挺直身板对四周牙兵作揖:「承蒙诸位看得起,某定不会如老匹夫那般轻视诸位。」

「不论朝廷与黄巢何等态度,谁出价高,我等便跟从谁。」

「只要蒙下弟兄钱帛,即便是天子老儿,也得把他拖下金台来!」

「好!!」

秦宗权的话,果然赢得了四周忠武军的叫好声。

他们被围南阳数月,被逼的吃革带,吃冷饭,而今好不容易解围,结果半月以来,朝廷没有任何表示,心中早就积怨。

如今秦宗权率领他们驱逐刘瞻,便是他们发泄心中不满的手段。

若是唐廷不知好歹,他们便投黄贼而去,谁给的东西多,他们就帮谁干活。

反正忠武镇除许州外,其馀两州都被黄贼丶毕师铎所占,他们也不怕会被报复。

想到这里,秦宗权也表态道:「某现在就手书一封,让黄巢与毕师铎交还你我亲眷。」

「若是他们不愿,某便带众位弟兄向东攻打,且看他如何是我忠武军对手!」

秦宗权话音再度落下,又赢得赞美声一片,使得他也渐渐飘飘然了起来。

在他们叫嚣之时,随着刘瞻南逃进入襄州,秦宗权驱逐刘瞻,率领忠武军作乱,裹挟山南东道兵卒割据邓州的消息便传开了。

与此同时,身处岳州的高骈,此刻却站在昔日黄巢站过的岳阳楼上,眺望楼外的八百里洞庭湖水。

王重任站在他身后,恭恭敬敬的将俞公楚派人送来的手书内容读出。

当高骈得知朝廷需要自己让出岭西和江西三州,并且还要自己起运钱粮的时候,高骈眉头微皱,侧目看向王重任。

王重任感受到他的目光,也不由开口道:「高王,朝廷倒是好大口气,眼下局势糜烂如此,不试图稳住您,竟然还要削减您麾下兵马,也难怪天子昔日愚蠢,竟然逼反刘牧之。」

高骈微微颔首,显然十分认可王重任这番话。

「高王,要不然我们……」

王重任眼见高骈赞许自己说的这些话,不由得想要更进一步,但却被高骈眼神制止。

「眼下不是时候,吾听闻天子身体虚弱,调养数月而不成。」

「若是吾忤逆旨意,即便朝廷腾不出手来,可汝莫不是忘了刘牧之?」

王重任不由紧张,他自然不会忘记刘继隆,只是如今他们仅在黔中道与刘继隆交锋,刘继隆想攻入黔中道,也并非那麽容易。

「高王,我军在黔中道修筑多处关隘,许多关隘易守难攻,即便刘继隆想要借题发挥,恐怕也很难取得成功,有何可惧?」

「万一他借道呢?」高骈反问王重任,这倒是把王重任问住了。

如果刘继隆借道江陵,直接进攻湖南,那他们刚刚到手的湖南便要丢失了。

「湘中稻田丰稔,故此湖南不可失。」

高骈走向观景廊,远眺洞庭湖,继而说道:「湖南人口百万,又有数百万亩稻田,必然是我军未来二三年粮仓。」

「朝廷要粮食,那便起运几万石给他们。」

「眼下当务之急,是将湘水以西的那些蛮獠荡除,等待秋收后操练兵马。」

「至于岭西和江西三州,交出去也无妨,其中兵马换为新卒便可。」

「是!」王重任仍旧不甘,却没有任何办法。

高骈虽然没了去年的锐气,但谈吐却更加沉稳了。

「听闻邓州丶陈州等处都有都将起兵作乱,吾倒是想看看,刘继隆会不会借题发挥……」

他目光看向那波光粼粼的洞庭湖,似乎在猜想刘继隆眼下准备如何。

不过他猜的也没错,刘继隆自从得知秦宗权作乱后,便有了东出的想法。

在秦宗权还试图待价而沽的时候,斛斯光已经在商州聚集起了两万兵马,而长安的刘继隆则是要等待唐廷反应。

「咕咕咕……」

长安外城简陋之上,飞鸟咕咕叫唤,汉军兵卒来回巡视,而这其中,与兵卒们背道相驰的几道身影格外显眼。

「殿下,何必在乎唐廷看法,直接出兵夺下邓州便是。」

「没错殿下,夺下邓州,我军便能随时南下收复襄阳,夺取秭归与夷陵了。」

身穿官袍的马懿丶王建二人先后开口,倒是高进达听后摇头,解释道:

「如今毕竟与朝廷和解,且关西大旱,百姓疾苦,我军钱粮大多用于赈灾,若是无视朝廷,直接出兵,难免再生事端。」

他的声音传播开来,使得走在前面的刘继隆不由看向城外。

城外是成片的建筑,但从护城河那下降的水位可以看出,此时的关中,正在饱受大旱侵蚀。

「受灾百姓数量可曾有增长……」

刘继隆开口询问,高进达皱眉道:「不下四十四万,有三个县基本绝收,户部已经调遣粮食运往当地常平仓,以此保障三县粮价平稳过渡。」

「当地百姓今年没有收成,故此三省六部官员商议,决定自即日起在三县招募工人,修葺官道,城墙丶府衙等等。」

「若是能稳住粮价,保障每户有一人上工,便可渡过今年,熬到明年夏收去。」

高进达说完,刘继隆满意颔首,觉得这件事做的不错,同时询问道:「近来有多少富户东去?」

「仅二十四家,衙门赎买田亩一万六千馀亩,尽皆低价买入,耗钱帛八万六千有馀。」

高进达回应着,随即又解释道:「自市面出现《杂讽》类的诗歌以来,许多世家富户都知晓了关东混乱,虽不愿意在我军治下守规矩,但却更不想东去受难。」

「他们倒是好算盘。」刘继隆轻哼。

他对于这群世家富户很看不上眼,却又不得不暂时安抚他们。

妥协久了,刘继隆便愈发想要东出,但又不得不考虑局面。

人事可改,但天灾不可改。

若非这场旱灾,他起码能占据河东,而不是与大唐和解。

如今有了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邓州那边盯紧,等前线粮草运送差不多,告诉斛斯光立即出兵。」

刘继隆不准备理会唐廷,反正邓州原本就在他计划内。

夺下邓州,不仅能安置些许党项人,也能安置陇东的一些灾民。

更重要的是这些百姓前往邓州后,可以轻松复垦土地,将汉军的补给推进数百里。

「殿下,这会不会……」

高进达有些保守,刘继隆却头也不回的打断道:「眼下正确安置灾民的地方,邓州有耕田百万亩,水文充足,不趁此时占据,难不成留给黄巢?」

「是……」高进达眼见刘继隆铁了心,当即也不再劝阻,只是安静与刘继隆走完了这段城墙。

当他们走到明德门的时候,刘继隆停下脚步,往城外的南市看去。

但见城门外是延绵数里的建筑群,重新规划过后,那横七竖八的集市,沿街铺子都在叫卖,已然拆除了坊墙。

这是刘继隆改变坊市制度的第一步,拆除坊墙,按照门铺经营产业来收取商税。

如今盐铁茶酒等物都是官营,每年提供的税收就不下七十万贯,加上各城商铺的商税,刘继隆预估今年直接收取的钱税就不下百万。

若是算上陇右开采的金银铜矿,直接获取的铜钱还将更多。

「今年的田税,降低到三成。」

刘继隆忽然开口,这让高进达错愕道:「殿下,今年是灾年,若是还要减税,恐怕岁入不多……」

「不会。」刘继隆摇头道:「我军新得川南十馀州,纵使关内道与关中受灾,赋税也不会降低太多。」

「三成赋税,本就不低,只是朝廷收的太多,这才显示我们收税较少。」

「只是我们不能与朝廷比差,理应向好去比才是,比差只会越比越差。」

「更何况如今与朝廷和解,西域的香料也可以直接贩往江南,今年岁入只会比去年多,不会比去年少。」

他与高进达交代着,眼见他言之凿凿,高进达也不得不信,只能将此事记下,同时询问道:「那社仓的那半成粮,还需要继续徵收吗?」

刘继隆不假思索回答道:「社仓的粮食继续徵收,等到天下太平,休养生息时,我们有了能力补全社仓时,那时再取消也不迟。」

他话音落下,目光则是看向城外南市的街道行人。

他没有去过关东,但也能从陆龟蒙的《杂讽》中看出关东百姓此时遭遇的苦难。

相比较关东百姓,关西的百姓虽然饱受大旱摧残,但在衙门组织的「以工代赈」政策下,他们起码还能活下来。

刘继隆可以看见身穿粗布的老农带着两名十二三的小子,站在官营的粮铺前,与铺内的夥计交谈。

夥计有些不耐烦,老农则是满脸无奈,恐怕是带的钱不够,买不到足够吃的粮食。

对于刘继隆而言,这一幕幕令他尤为揪心。

他既然要接过权柄,自然要让百姓过得好,哪怕没有前世的经历,他也该让百姓过得好。

如今关西百姓如此困苦,责任自然由他承担。

「百姓如此,罪在吾身。」

「只期盼老天不曾吝啬,赶在雨季下两场雨吧。」

刘继隆长叹一声,抬头看向那万里无云的蓝天,只觉得这些蓝色,格外刺眼。

「此非殿下之过。」

高进达等人纷纷躬身行礼,为刘继隆开脱。

在他们看来,这确实与刘继隆无关,毕竟是老天不降雨,要怪也该怪老天爷。

「走吧,去皇城的衙门看看。」

刘继隆拔腿走下城墙,不多时便看见了摆在街道上的马车。

不知何时而起,刘继隆也开始渐渐坐马车了。

乘车往皇城去的路上,朱雀天街上的百姓都在往他这边张望,显然十分熟悉这车驾。

毕竟就长安百姓出生以来,能这麽频繁出城关心百姓的,从官员数到皇帝都不多,更别提刘继隆几乎两三日便去一次了。

「汉王殿下出城了吗?」

「唉丶要我说老天爷瞧着殿下如此辛苦,也该降雨了。」

「七个多月没雨没雪,听闻陇东许多田地都乾裂,秧苗枯死了。」

「唉……」

刘继隆的行动被百姓看在眼中,确实无人怪罪他,只是他自己觉得自己接过大任,未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所以有些自责。

十馀里的路程,马车走了半个时辰,而此时天色也渐渐变得暗淡下来。

王建率先察觉,连忙策马追上刘继隆马车,打开窗户道:「殿下,有云飘过来了!」

「云?!」听到有云飘来,刘继隆立马向外看去,但见南边真的有云朝着长安飘来。

「停车!」

刘继隆开口喝止马车,随后趁马车停下,寻了一最近的佛塔登上。

十丈高的佛塔,修建于大中年间,而今成了刘继隆的登高处。

只见乌云成片从西南越过秦岭而来,看得所有人都止不住脸上惊诧。

「来雨了!」

刘继隆目力最佳,他自然看得到乌云带来的雨幕。

「直娘贼!终于来雨了!」

「定是老天见殿下日日出城,令神仙降来了大雨!」

「哈哈哈哈……」

王建三人畅快笑着,刘继隆也不免放声笑着。

乌云的速度很快,不过一刻钟的时间,便已经来到了长安的上空。

「淅淅沥沥」的雨声由远到近的响起,大雨吹入佛塔内,吹到刘继隆等人身上,可他们却丝毫没有躲避的动向。

感受着雨滴打在脸上,众人放声大笑。

「下雨了!下雨了!」

「终于下雨了!!」

朱雀天街上,许多以农为生的百姓纷纷来到街道上,感受着天降的甘霖。

望着这些激动上街的百姓,刘继隆爽朗大笑,伸出手接住雨滴:

「这场大雨,比千万两黄金还要值当!!」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