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天灾不断(万字大章)(2 / 2)
五月初,随着夏收开始,贞观殿内的李漼也看着那一封封地方沦陷的奏表,眼角抽搐。
不等路岩等人开口,李漼便质问道:「高千里可曾出兵?」
「回陛下」路岩站出来作揖道:「高千里月前便派黔中梁缵率一万兵马南下岭西,然岭西节度使蔡京阻碍,大军不得入。」
「高千里奏表,蔡京意图割据岭西,行称王做霸之举,请朝廷准许其出兵讨平蔡京。」
于琮的话,让殿内众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放在以前,蔡京这种流官即便坑害同僚,只要朝廷一纸调令,蔡京也只能低头被抓捕到长安。
如今朝廷连续丢失西境诸道,蔡京这种流官也将朝廷不放眼中了。
蔡京手中还有两万兵马,想必他是笼络了军将,这才敢明目张胆的阻碍梁缵从岭西过境。
「混帐……」
得知蔡京的举动,李漼咬牙切齿,怒目看向众人道:「蔡京无视朕之旨意多次,不杀其人,朕怒难平!」
「传旨高千里,以其为剑南丶山南丶黔中丶岭南诸道讨击使,将蔡京讨平之后,速速击退入寇的南蛮,再驱逐黄贼出境!」
李漼给予了高骈极大的权力,于琮和亓元实等人微微皱眉,略有微词,但并未开口劝阻。
说到底,眼下西南还能出兵同时出击的,也只剩下高骈一人了。
东边的康承训倒是练兵有段时日,但兵马从未越过洪州,进击叛军一次。
萧邺坚守荆南,但荆南兵少,连自保都困难,更别提主动出击了。
如今唯有山南东道练兵两万的刘瞻很有底气,但刘瞻却必须要分兵一万,紧盯蓝田关的叛军。
高骈虽然对阵刘继隆失利,却也是朝廷之中唯一一个在局部战争中,对叛军取得胜利的将领。
况且南蛮闻高而惧,若是高骈能节制岭南,南蛮必不敢进犯,只能退兵。
至于高骈能否击败黄巢,李漼虽然没有把握,但也只能赌一赌。
「陛下圣明……」
路岩早就收到了高骈的礼物,自然需要为他说几句话。
李漼眼见路岩支持自己的做法,当即也松了口气,将目光看向了于琮:「夏收已经开始,今年能收获多少钱粮,能否让刘相再募些兵马?」
于琮闻言作揖:「户部与度支估计,应该能收取二百万钱粮,但具体几何,还得等各镇起运运抵才能知晓。」
「好!」李漼颔首,没有再说什麽,只是催促南衙发出圣旨,令高骈早些出兵岭南,将黄巢赶出岭南去。
不多时,快马带着圣旨南下,整个南方都因为康承训战败的事情而热闹了起来。
相比较南方的热闹,北方反倒是显得有几分安静了。
在王铎徵调诸道兵马坐镇大同后,汉军除了偶尔派出数千马步兵前来巡哨,便再也没有了其他大的动静。
时间不断过去,眼见手中钱粮越来越少,王铎只能先将距离较近的河东丶义武等镇兵马遣返回去本阵。
如此过后,大同地区便只剩下了义昌丶昭义和大同三镇的兵马,数量不过一万五千,另外还有驻扎在淮安的数千卢龙军随时提供支援。
王铎的安排没有什麽问题,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老天似乎觉得北方如此平静过于单调,故此从三月开始,整个北方便停了雨水。
从关内到关中,从河东到河北,从河北到河南……
大旱席卷了秦岭淮河以北,只有河陇因为靠着祁连山的雪水,加上人口稀少而安然无恙。
天气越来越热,胜州的汉军也不再出击。
「呸……」
「这西瓜还是沙州的甜。」
北都太原城内,身为神武军大将军的张淮鼎正坐在他新购置的宅邸中,靠在软榻上,身旁则是两名身段娇柔的女子。
女子手中捧着西瓜,但这西瓜与后世不同,瓜瓤大多是白色,只有几处红色,而张淮鼎吃的也是这些。
张淮鼎一边吃,一边把西瓜籽吐在另名女子手中,对堂内同样待遇的张淮铨说道:
「阿兄,这北都除了杨玄实和崔铉,便属你我最大。」
「如今乱兵北平,虽说没有威胁,但你我手中神武军的操训可不能减少。」
「这是自然!」张淮铨笑着回应,两兄弟左拥右抱,十分快活。
两人笑声爽朗,堂内的桌椅也不由震动起来。
被张淮铨搂住的女子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花眼了,结果当她看见椅子不断抖动的时候,她顿时脸色煞白:「地龙丶地龙翻身了!」
当他话音落下,张淮铨与张淮鼎仿佛被人掐住了咽喉,而放在桌案上的茶杯也因为震动的跌落地上。
「跑!!」
张淮鼎不假思索,推开身旁女子便连滚带爬的往外跑去。
张淮铨速度也不慢,而那几名女子和堂内的护卫则是跑得更快。
「隆隆」的巨雷声从远方响起,就好像平雷劈打在不远处,引得人耳朵不由得耳鸣起来。
「直娘贼,真的是地龙翻身!!」
「地龙翻身了!都注意脚下!」
霎时间,太平许久的太原城变得混乱起来,许多屋舍的木头也在摇晃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张淮鼎丶张淮铨脸色煞白,二人站在街道上,站也不是丶坐也不是。
任凭他们地位多高,在地龙翻身面前,也不过是渺小的蝼蚁罢了。
那种摇晃感,断断续续持续了半柱香的时间,直到一刻钟后才渐渐平息。
「直娘贼的,停下了?」
「看样子不是我们这边的地龙翻身。」
张淮鼎与张淮铨劫后馀生的讨论着,而张淮鼎也立马指着一名神武军吩咐道:「派人出城查看,看看是哪里地龙翻身了!」
「是!」这名神武军兵卒也脸色苍白,但眼下却不得不服从军令,派人出城探查地龙翻身的来源。
不止是太原,而是整个河东及河北,乃至远在长安的刘继隆都感受到了震感。
地震波传来时,刘继隆正在汉王府内处理政务,当他看到砚台内墨水不断抖动,他便立即叫人冲出了汉王府,来到了街道上。
好在这地震波只持续了半柱香不到的时间便结束,而地震结束后,刘继隆立马派人巡查长安情况,并派出快马探索何处发生地震。
同样受到影响的,除了太原与长安,还有距离两地不算遥远的洛阳。
不同的是,李漼当时服用了春药,正在与女子翻云覆雨。
直到田允急匆匆将他拽离殿内,他才知晓了地龙翻身,而南衙的路岩等人也有惊无险的躲过了这次地震波,并派人搜索何处发生地震。
几日后,河东消息传来,河东道晋州临汾县内发生地震,地震损坏庐舍上千,压死千馀人,田地开裂,地涌黑水……
得知消息,刘继隆不用想都能猜到这次地震绝不低于六级,而长安也因为此次地震馀波垮塌了不少屋舍,好在没有百姓伤亡。
只是地震过后没几天,安破胡便急匆匆从华阴策马赶回了长安。
「殿下,您没事吧?!」
安破胡叫嚷着走入汉王府中,手里提着一个麻布袋子。
正在堂内理政,并从地震阴影中走出的刘继隆将毛笔放下,揉揉眉头道:「吾自然无事。」
「您没事就好。」安破胡闻言松了口气,接着又凝重道:「殿下,末将在华阴看到了这些东西。」
他话音落下,将袋子放到了地上,把袋口挽起来后,里面则是装满了密密麻麻的土块,而土块上还有密密麻麻的黄棕色虫卵。
刘继隆看得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忍不住摆手道:「什麽东西?」
「蝗虫卵!」安破胡一句话落下,刘继隆便顾不得其他,连忙起身上前,蹲下翻看起来。
这些土块上,多则一排十馀枚蝗虫卵,少则七八枚。
望着这些虫卵,刘继隆忍不住看向安破胡:「冬天没翻地?为何会有蝗虫卵?」
「翻地了,这些是黄河冲上岸留下的涂滩,百姓发现后,立马就找到了华阴县的官员,随后官员找到末将,末将带兵去挖掘,随后便看到了这些虫卵。」
「沿河好几里的涂滩中,尽是这些虫卵!」
安破胡着急忙慌的说着,刘继隆听后脸色难看。
他不知道蝗虫卵为何出现,但他清楚这些蝗虫卵若是孵化为蝗虫,那必然会产生一场不输此前那场的蝗灾。
最关键的在于,这次发现虫卵的地方距离关中很近,万一蝗灾肆虐关中,那关中必然为其所害。
想到这里,刘继隆起身拍了拍手中灰尘,对安破胡交代道:「你先坐下,若是腹中饥饿便先吃饭。」
他话音落后,又派人去寻来高进达等人,直到半个时辰后高进达丶崔恕丶韩正可及李频丶李衮师等人到来,他才将事情前因后果讲了个清楚。
当他说完后,众人脸色骤变,而他也继续说道:
「夏收已经开始,谁也不知道这场蝗灾什麽时候开始,若是开始,这蝗冲又将飞往何处?」
「不管是飞至关中还是三川,对我军都十分不利。」
「即便已经开始夏收,但蝗虫无孔不入,若是污染了粮食,这粮食便不能再让人吃。」
「你们都想想办法,现在应该怎麽做?」
刘继隆忍不住来回渡步,高进达等人也眉头紧皱。
「将涂滩所有蝗虫虫卵抛入黄河中如何?」
「这样倒是可行,不过这些虫卵若是被冲到下游,继而重新孵化,届时还是要化作蝗灾。」
「不如现在直接派人掘土,将那片涂滩挖个乾净,用大火焚毁。」
「不如用石脂直接焚毁……」
几人各抒己见,刘继隆听后也让安破胡提笔记下。
这件事发生在安破胡驻兵的地方,没有谁比他亲自处理更方便。
眼见安破胡记下,刘继隆也交代道:「传吾令,各州县官员,尽皆派出白直沿河巡查,若是发现蝗虫虫卵,尽皆铲平焚毁,速度要快。」
「是!!」
高进达等人作揖应下,先后离开了汉王府,而安破胡吃了顿饭后,便快马返回了华阴,发动近万兵马铲平涂滩。
往后几日,同州各县沿黄河处的涂滩,发现了不少蝗虫卵,各县官吏得到授意后,立马雇佣百姓铲平这些涂滩,并将虫卵尽数焚毁。
至五月中旬,同州境内再也没有发现任何蝗虫虫卵的迹象,但旱情却发展的越来越严重。
关中虽然水文纵横,但两个半月不下雨,还是让水位下降了不少,刘继隆心里也隐隐有些不安。
似乎每个王朝末年,都会爆发或多或少的灾害。
从三月开始的旱灾,再到五月的蝗虫卵和地震,刘继隆心里焦虑,时不时还会亲自带领官员前往黄河河岸,检查涂滩中是否还有蝗虫卵。
尽管没有发现,但亲力亲为的举动让他安心不少。
只是相较于他,此时身处东都的李漼却夜夜笙歌,根本不知道黄河涂滩有蝗虫卵的事情。
时间走入六月,躺在殿内榻上的李漼手里还握着酒壶。
睡梦中,他梦到了自家阿耶,梦到他指责自己没有守好这个天下。
李漼十分委屈,但又觉得鼻子痒痒的,耳边传来嘈杂声。
当他睡意朦胧的睁开眼睛后,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只黄褐色的大蝗虫。
「额啊!!」
李漼被吓了一跳,挥手打飞蝗虫的同时,连滚带爬的摔下卧榻,耳边的声音也愈发清晰。
「蝗虫!闹蝗灾了!!」
「保护陛下!保护陛下!!」
整个贞观殿内外喧杂,田允如上次那般裹着毯子冲入贞观殿内,并迅速关上了门窗。
「陛下!殿外闹蝗灾了,请陛下随奴婢在此躲避!!」
田允连忙跪在地上,而李漼这时才后知后觉道:「闹蝗灾?!」
他目光向四周探索,很快看到了那只接近他指头大小的蝗虫。
除此之外,殿内还有十几只蝗虫飞来飞去,而殿内的几名宦官正在追着拍打他们。
门窗上不断传来微小却密集的撞击声,李漼脸色铁青,似乎想到了上次蝗灾的事情。
「传旨给南衙,迅速将蝗虫扑杀,不得使它们霍乱乡野!!」
李漼亡羊补牢般的下旨,可这次蝗灾的规模比之上次都不差,宫人们根本出不了贞观殿。
直到两个时辰后,随着天色渐渐亮起,那细微密集的撞击声才渐渐消失,而田允也大着胆子推开了殿门。
但见殿外密密麻麻躺着一地的蝗虫,李漼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象,下意识扶着门窗将昨夜的酒水呕吐殆尽。
田允守在身旁,适时递出绸缎。
李漼擦了擦嘴便随手丢在地上,而这时贞观殿外也出现了数十道身影。
他们快走而来,见到李漼后,纷纷踩着蝗虫尸体登上贞观殿:「上千万岁……」
「千万岁?」李漼冷哼,眉头紧锁的指着那一地蝗虫尸体道:
「朕想问问诸位,东都何以会爆发如此大的蝗灾?!」
「这……」
路岩丶于琮等人错愕,面面相觑后,只能由路岩硬着头皮道:「陛下,臣已经派人出城探索,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蝗灾飞往何处了?」李漼黑着脸询问,路岩不知如何回答,还是于琮连忙解释道:
「回陛下,兵卒禀告,蝗灾往关东飞去……」
闻言,李漼只觉得自己鼻息灼热粗重,忍不住发泄起来。
「关东……又是关东!为何不往关中飞去!!」
面对他的这个问题,于琮等人纷纷低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对于讲究天命的这个时代,蝗灾两次肆虐河淮,这对大唐和李漼的威严,毫无疑问是十分严重的打击。
加上这两年北方大旱,以及今年地龙翻身等事情,民间甚至流传「李唐将亡,刘氏复兴」的言论。
李漼自然也知晓这些流言,所以他才会愤怒发泄。
这样的流言,自然是因为朝廷数次失利于叛军所致,而天灾不断,仿佛也说明了他李漼治理天下不当。
坐在金台上,李漼脑中想起了昨夜所梦。
梦中,他阿耶说他没能守好天下,这是否是在说他将失去天下?
「不!不可能……」
李漼额头慢慢渗出冷汗,双拳紧握,心中矢口否认。
「这天下是朕的,是朕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