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章 梓州商隐(2 / 2)

加入书签

想到这里,他松了一口气,不太认为刘继隆如此英雄者会看不清大局。

他目光看向李衮师:「你在此好好练字。」

说罢,他便与红柳走向了正堂,示意红柳带王焘进来谈话,而他则是坐在了正堂主位。

由于院子太小,红柳开门的举动被李商隐看在眼里。

不多时,他便见到红柳带着大腹便便,身着锦袍的王焘及两名家仆走入院中。

王焘四下张望着,只觉得被节帅所看中的人,竟然住的如此寒酸。

反应过来后,王焘这才跟着红柳脚步走向正堂,隔着老远便作揖道:「牙商王焘,见过李参军。」

「某当下已经不是参军了。」李商隐先表明了自己在野的身份,随后询问道:

「某十分好奇,某在梓州官职不高,而刘使君竟然委任我为五品别驾,不知某身上有何处才能,竟然能让刘使君看重。」

「哈哈……」王焘爽朗笑道:

「我家使君不看出身,只看能力,李参军虽然出身寒门,官职不高,但我家使君相信这都不是李参军的问题,只是世道太腐败,未能施展参军高才罢了。」

面对王焘的这些话,李商隐摇摇头:「我还是想知道为什麽。」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见状,王焘也愕然,显然是没想到李商隐这麽难搞。

只是想了想,他还是说道:「参军官职不高,可在仕林中名气却不小。」

「陇右经吐蕃霍乱,能说官话者都为之佼佼,更莫谈文章了。」

「我家使君若是能得到先生助力,举荐更多寒门士子,那陇右文道也将复盛。」

「原来如此……」李商隐叹了一口气,却又不免庆幸起来。

叹气在于刘继隆只是想要他的名气来招揽人才,庆幸在于刘继隆不是拉拢自己去干掉脑袋的事情。

「参军不用担心,我家使君想要参军名气不假,但也不会将参军闲置,不然也不会擢授临州别驾的官职。」

王焘劝说着李商隐,李商隐自然也明白。

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官,怎麽可能被闲置,必然是要做些事情来证明自己价值的。

想到这里,李商隐对王焘作揖道:「此事,某还需要与柳刺史商议才能安心离去。」

「自然自然!」王焘眼见李商隐动心,连忙笑呵呵应下,随后对两名家仆道:「把礼物带进来。」

「是!」两名家仆闻言应下,不多时将乘马与礼物带了进来。

陇右的乘马十分健壮,李商隐见了,自然是十分欢喜的。

若不是他的院子太小,又坐落县城中,他都想上去试一试这陇右大马的感觉了。

「礼物我便收下了,待我有了消息,不知往何处寻您?」

李商隐对王焘作揖,王焘笑道:「城中三仙楼便能寻到我。」

说罢,二人又寒暄几句,最后才分别离去。

王焘回了三仙楼,而李商隐则是去了东川衙门。

如今柳仲郢还没走,李商隐这个跟前红人也无人敢为难。

不过柳仲郢回京在即,等柳仲郢走后,李商隐也就人走茶凉了。

这般作想的时候,李商隐便来到了内堂,见到了如今六旬的柳仲郢。

「见过使君……」

「义山前来,可是想好了盐铁推官一事?」

见到李商隐,柳仲郢心底惋惜他怀才不遇,表面却展露笑脸,生怕刺激到李商隐。

李商隐闻言颔首,随后又摇头道:「使君对下官甚厚,然而衙门之中有无数眼睛盯着这个官位,下官却不敢受。」

「唉……」柳仲郢忍不住叹气,李商隐也趁机递出刘继隆的书信。

「此为陇右观察使刘继隆派人所送书信,想要请下官前去陇右担任临州别驾。」

接着,李商隐又把王焘的话也说了一遍,想看看柳仲郢有什麽看法。

对此,柳仲郢却沉声笑道:「这是件好事,你大可放心前往陇右。」

「朝廷那些人,老夫心里清楚,他们虽然不想看到陇右有强藩,但却又下不了决心动兵。」

「你此行去陇右若能施展才学,为至尊所见,日后说不定能凭此调你回京担任要职。」

「即便朝廷对你置之不理,你也能在陇右一展所长,平步青云。」

柳仲郢对李商隐的才学还是很满意的,李商隐虽然深受令狐楚喜爱,但他却能看清李德裕新政对大唐的好处,而不是像其馀牛党之人,一味攻劾。

单说这点,李商隐还是有一定远见的。

光凭这点,李商隐即便去了陇右,也不会寂寂无名。

他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陇右能给他这个机会,不去才是真的浪费。

李商隐显然也知道自己缺一个机会,因此他才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他蹉跎半生,如今四十有二,又还能有几年好活?

若是他不抓住这个机会,日后世人便只知道他李商隐笔下诗词,却不知他也有韬略。

「既然如此,那下官不日便前往陇右。」

「嗯!」柳仲郢满意点头,随后才道:「初十我便要前往长安了,这几日你与我好好把酒言欢,下次见面就不知是何时了。」

「君有所请,某不敢辞。」李商隐笑了,那苦瓜似的脸上终于展露笑脸。

瞧他笑得那般,柳仲郢也忍不住抚须,跟着笑了起来。

接下来几日,二人把酒言欢,讨论文章诗词,天下局势。

柳仲郢出发长安那日,李商隐作《梓州送柳使君》为其送别。

两日后,他便变卖了家产,与王焘北上陇右。

一开始北上的队伍还算正常,李商隐带上了李衮师和红柳,而王焘带上了牲畜丶家禽及茶树种,以及二十馀名家仆和一百二十馀名奴隶。

这些奴隶虽然多,但毕竟他们所带的货物也多,因此李商隐一开始并没有多想。

直到他们抵达山南西道的剑门关时,李商隐才察觉到了不妙。

因为随着他们来到这里,许多陇右麾下的牙商也来到了这里。

刘继隆麾下牙商,有名有姓的多达十馀人,每个人麾下又有好些个行商,凑在一起足有六七十人。

这六七十人带着六七十支商队走剑门关进入利州,北山进入陇南的武州,队伍浩浩荡荡,足有数千人。

李商隐见此,不由得冷汗直流,本以为会被利州兵马拦下,却不想利州的官兵仅仅验查了王焘等人的身份,便挥手放行了。

过关之后,王焘返回商队,见到了愕然的李商隐,不由笑道:

「山南西道的封尚书与我家节帅是翁婿关系,西道诸州刺史,大多都与我家节帅有关系。」

李商隐并不傻,很快便将目光看向了商队后面的奴隶。

王焘见状也笑道:「李别驾也猜到了吧?」

「节帅这是利用你们,走私百姓进入陇右?」

李商隐眉头紧皱,王焘笑呵呵承认道:「这些百姓在巴蜀就是饥民丶奴隶,去到陇右之后便是百姓。」

「我家节帅礼贤下士,是以麾下军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对于王焘的夸赞,李商隐面上没有反驳,心底却忍不住摇头。

他这些年虽然落魄,却也走了不少州县任职,见到了许多「得民心」的官员。

不过到头来他却发现,这些官员都是顶着「仁德」的皮囊在收买民心,实际上做的都是腌臢事。

他听闻陇右残破,如今这些百姓被打入奴籍带往陇右,恐怕抵达陇右后,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盘剥。

想到这里,李商隐不免唏嘘,心想刘继隆若是表里不一,他便在其手下任职几年,随后找个藉口离去便是。

反正有了在陇右担任别驾的经历,日后找官职也容易些。

这麽想着,李商隐抖动马缰,埋头向陇右而去……

内容修改了一下,李商隐的实职不高,但虚衔是五品的工部郎中。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