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兴兵(2 / 2)
「陛下,卑奴,卑奴不懂军事……」杨戬不敢撒谎,这种事撒谎可没好果子吃。
「不懂打仗吗?」赵煦想了想,看向赵倜。
杨戬也望向赵倜,这个时候恨不得跑去前面抱住对方大腿,求对方再为自己说句话,以后肝脑涂地,赴汤蹈火都行。
赵倜道:「陛下,若为打仗,朝上何必派人过去?西军诸帅将哪个不是久经沙场,满腹韬略,随便拉出个副将,都要比杨都知强,陛下是要平衡内部,杜绝争功和后勤懈怠之事。」
赵煦沉吟道:「这却也是,又非是去指挥打仗……」
杨戬在侧方闻言,险些跑到前面给赵倜跪下,这番若能任为宣抚使,那便立刻在朝上和军中打出名号,已经算是入朝了。
宣抚使虽然不是常置官职,战时临设,但层格极高,这可是大资历,且青唐陇右之战是什麽?是开疆拓土,是要留名史书的。
有了这层资历,以后再有什麽差遣,必然还会委派,甚至说不得有一天就像李宪一样,外放边境统军为官了。
众人这时面面相觑,都没有表示什麽,若赵倜推荐一名朝臣,那必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甚至私下勾连,赶快将消息送去西军中得知,却没想到推荐的是宫中宦官。
新党之中几派,这下我得不到,你们也没得到,总之大家都得不到,反而不会有什麽怨言,不但没有在心中对赵倜有想法,反倒觉得赵倜此举实在高明。
赵倜这时冷眼观看,其实杨戬并非最好的宣抚使人选,杨戬这人并不懂军事,又十分贪心,可推荐旁人,到时难免再陷入派系之争,反而不如杨戬得力,众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这样,就叫朝外之人过去好了,赵煦也必然明白自己的用心。
赵煦道:「杨戬,派你宣抚,不会打仗,能否不胡乱指挥?」
杨戬激动地跑去龙案前方,「噗通」一声跪倒:「陛下,卑奴哪敢指挥战事,卑奴刚才听得明白,督查军纪与后勤补给,卑奴自家省得,明白该做什麽不该做什麽。」
最⊥新⊥小⊥说⊥在⊥⊥⊥首⊥发!
赵煦瞅他两眼,看向众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臣互相望望,这不是已经都决定了吗,怎麽还来问我们呢?这是要我们表态给西军看吧?
章惇轻咳一声,上前道:「陛下,臣觉得可行,军中当派宣抚督查事宜。」
曾布也道:「微臣以为杨都知既从未行于朝上军中,反而无有偏向哪方,正合适此职,叫军中不会有所怨言厚此薄彼。」
蔡卞道:「臣附议……」
看着众臣纷纷表态,赵煦笑道:「既然众位爱卿都同意燕王此荐,那杨戬……」
杨戬跪在地上道:「卑奴在!」
赵煦道:「宣抚使一职,向来节制战时一切,你不懂军事战场,在打仗之上便不要去插嘴了,遇事三思而行。」
杨戬急忙磕头,「砰砰」作响:「卑奴省得,卑奴省得,卑奴必然不负圣望。」
赵煦点头道:「既然如此,封你为熙河陇右宣抚使好了,明日带人前往熙州。」
杨戬激动谢恩,随后起来立于一旁。
赵煦看向曾布道:「军器监还有弓弩院那边要催促一下,将双弓弩车多造出些,八牛弩也不能怠慢,到时都运往青唐吧。」
曾布称是,军器监之类部门都在枢密院下辖,这些都归他管理。
赵煦又看向章惇:「旁些事宜尚书省操持,朕就不多问了,小事章相公拿主意便好。」
元丰改制后恢复三省六部制,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左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右相,议事办公地点设在原政事堂正厅,改称三省都堂,宰相在尚书省办公。
章惇行礼道:「臣遵旨。」
随后又议了一些旁杂事等,然后赵煦叫众臣离开,独留赵倜没走。
他令杨戬将御书房大门关闭,然后道:「取椅给燕王坐。」
杨戬闻言搬来椅子,赵倜坐下道:「陛下还有何事问臣?」
此刻青唐军事已定,如无意外旨意明日就会发出,熙河大军开动,他不知赵煦还有什麽计议。
就听赵煦道:「燕王对天文星相可有涉猎?」
赵倜微微摇头:「臣于此道却没什麽研究。」
赵煦道:「上回燕王和朕说那西夏大巫教内摆放巨大星盘类物品,巫师言七曜同宫天相,并请了小梁过去观看,燕王才有机会刺杀。」
赵倜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臣不知这种星相代表何意。」
他确实对此没做过太多研究,毕竟星相这种东西后世的观念和古时不一样,古时往往渲染各种预兆之意,附之神秘色彩,但在后世看来,就是正常的天文现象。
「司天监那边早在去岁冬日就发现了七曜同宫天象将会出现,今年出现之时朕还登高观看,可惜太过遥远,并未瞧到什麽异常。」赵煦叹气道:「那时你并不在京中。」
赵倜想了想:「陛下,这星相究竟何意?」
赵煦道:「七曜同宫是天地大变的徵召,古来出现过几次,每次或为大兴,或为大乱,或说世间异事显现,不一而足。」
赵倜道:「大兴大乱臣能理解,异事显现是何意思?」
赵煦摇头道:「朕也不知,一直有此一说,但古来几次都是兴乱,却未曾出现什麽异常之事,或许未到时候吧。」
赵倜闻言沉默几息:「不知这星相所预之事,多久会出现发生?」
赵煦道:「甲子之内。」
赵倜疑惑道:「不是当下?」
赵煦摇头:「可能是当下,可能是几年十几年后,也可能是三五十年外,一甲子之中必生变化。」
赵倜想了想,这种事情却是并不好相信,但看赵煦一副认真神情,也难以说得过多,笑道:「臣回去之后寻些星相书籍,看看能否领悟出些什麽。」
赵煦道:「燕王多看看,星相之说,博大精深,确实会有所感悟。」
赵倜点头,接着又说片刻军中事情,起身离开皇城往府中回去。
江南,浙西路,苏州。
苏州城外,慕容龙城看着城门处络绎不绝的来往行人,脸上一片茫然。
他摸了摸怀中两本谱书,低念了句慕容延钊,然后向城中走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