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9章 新英雄,新战役(2 / 2)

加入书签

「风信子。」

「对,很独特...」

翟达以双重身份和杨天天聊了许久,他既是会长丶也是老板。

天才都是问题儿童,不过这位有些正常到好过预期,落落大方,谈吐流畅,经了解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在电视台工作,家教相当优秀。

这次启用的「成员」还有两位。

一个是电子电气领域的天才,来自西交大的谢阳,代号「测电笔」。

另一位是材料学领域的天才,来自京科大的唐晓峰,代号「晶格」。

从他们自己取的代号就能看出男女不同的风格。

男的更倾向于「师气」和「指向性」,女的可能更愿意用自己喜欢但毫不相干的东西,比如孙婷的「草莓糖」也是..

也许未来组织里会出现「皮卡丘」这样抽象的代号也不一定。

当然,能否顺利启用,也和个人意愿丶当下状态有关,并不是翟达呼之即来的,比如一些距离毕业尚遥远的,显然不可能原地肆业来上班。

再比如一位清大的物理学天才研究生,最终还是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

这很正常,「π」不是一个严苛的组织,而是网罗天才的俱乐部,大家因为共同的特性丶仪式感丶归属感聚集,但只有被启用后聚集在一起做具体的事情,才能称得上紧密。

研究院的声望和「π」的特殊性加在一起,也有不够用的时候。

对那位物理学天才,翟达送上祝福,并且表示如果国外遇到麻烦的事情,「π」也不是毫无触角,有情况可以随时沟通。

甚至即便永远无法一起共事,等这些人自己斩头露角之后,说不定也能有别的「合作」。

总之,这几天先后三人都到了,杨天天是最后一个,他们入职的是研究院而非碳化矽厂,不过短期内需要忙碌的事情都在这。

大概聊了一个小时,也算冲刷了双方的陌生感。

「你的宿舍是单间,算是『π』成员的一点优待,对了,宿舍楼下就有一间『迷雾酒馆」,你应该对此不陌生了。」

杨天天惊喜道:「真的!?我超喜欢沪上那家!没想到东阳也有!」

翟达笑了笑,「越达餐饮」的触角在往全国发展,主要城市保底一家是没问题的,也是「π」远程塑造格调丶营造归属感的重要手段。

东阳自然不会缺席,越达的精酿生意已经做了进来,虽然地方小量不大,但毕竟是未来老巢,

吴越不会放弃的。

7月8日,研究院彻底验收了「厂区一期」的一号厂房,也就是之前带大家去参观过的那栋。

超净空气系统丶各功能区域丶水电布局都已达到设计需求,并且完成了数轮「深度清洁」。

霍达开始抽身于培训工作本身,调度各方物资丶设备的入场。

所需东西早在半年前就订单下了,目前都在各供应商仓库里。

下一步,就是进厂装机调试了,哈城的研究院也将启动第一轮人,物大搬迁,给日渐拥挤的红砖老厂房降降压力。

那边真的已经达到设计极限了。

不过,最重要的「大家具」,员工心目中的可爱萌妹子,翟达眼中高风险高回报的最强装备:

【枪决老榆】,还没到动的时候。

它要等环形总部初步成型,至少是中央圆形绿地搞定后再动。

研究院的搬迁,将会持续近半年时间,直至老榆和「鸿图0S」项目组都来到环形总部大厦,不过那边也不会弃用,研究院和哈工大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那处希腊小镇般的原址,将会成为联合培养基地,在软体丶半导体等诸多领域开展合作,也是研究院的大后方了,可以视为哈城分部。

7月10日,「π」的成员们也相继完成了考试,率数十名哈工大应届生归来。

研究院在东阳的人,物丶力,都达到了现阶段顶峰,总人员达到了四百馀人。

各供应商丶外采设备企业的技术人员也陆续抵达近百人。

甚至,为了确保碳化矽厂顺利入厂丶投产,县政府联合交通工部门丶市政部门,成立了特别小组,一车车昂贵设备下了高速后,就会有熟悉本地路况的交警一路开道。

还专门拆了五个限高杆,确保这些车辆尽可能少颠簸一些,哪怕只省去一公里也好。

自「培训大业」后。

新一轮「进厂投产战役」,正式开始。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