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0章 量熵(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只是诸多问题中的一步,但凸优化和非凸优化,对于气象大模型也有巨大帮助..

她觉得,自己距离理想又进了一步,去量那..天海之熵。

只是不知为何,正在出神中,「盼盼」渐渐又离她越来越远..:

都快出房门了!

卢薇仰起头,询问抱着她的翟达:「去哪...?」

翟达咧嘴一笑:「刚才不是说过了,你没听懂?」

「一起洗澡啊~」

短时间内,这份成果的价值无法估计,这需要切实的验证。

但卢薇对毕业论文的拆分处理,翟达同意了,反正只是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虽然理论上也是公开发布的,但DDDD。

如果放出去后反响强烈,真有让小木头在数学殿堂有一席之地的可能,后补一个补充部分,以纯学术论文追加即可,这也是学术界常有的手段。

先发出去,再补一些,会被算作同一个学术成果。

不过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机械核心研究院」都将会是最先启动和验证这份成果的组织或公司。

翟达抽空和程墨见了一面,将这个情况沟通了一下,虽然最近大家都被考的外焦里嫩,但等到考试周结束后..:

可以成立一个「研究院」下辖的数学分支,或者称之为「数学研究中心」也可以。

用于验证「量熵算法」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

实际上,这个「量熵算法」距离完善,还需要投入不少精力,卢薇只是完成了最重要的数学原理,但接下来还有许多步骤。

比如将现实问题转化成可导入的数学问题丶将穿行过程拆解为并行任务丶构建合适的算法引擎等。

只有拥有了完整的「输入现实问题」并「输出解」的能力,这个算法才能转变为「模型」。

以及最重要的:硬体支持。

大数据计算早有应用,目前最常见的就是「搜寻引擎」和「社交平台」的数据处理只是当前年代效率很低。

举个例子:现如今的顶级大数据技术来自IBM,需要超算来驱动..:

因为用的都是CPU性能,且算法效率太差,就鸡脖硬堆。

GPU在现今,几乎可以说还没介入到大数据或人工智慧领域,关键性的时间节点足足要等到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柯洁」引起全球轰动后,市场才开始彻底拥抱GPU代替CPU来处理大数据问题。

在那之前,高性能GPU只是游戏党和影像从业者的专属,但从那以后,GPU已经让他们买的肉痛了,甚至经常被坑到二手矿卡,被戏称是青楼赎人。

再加之后来的区块链丶虚拟货币丶以及自然语言大模型,一连踩在数个风口上,让GPU直接升上神坛,代替CPU成为了全球晶片领域的新王。

嗯...不过当前的GPU其实也很菜,翟达清楚GPU是未来,但未来还没来呢。

和程墨的交流中,翟达提出了未来以GPU为大数据运算基石的可能性,现有市场上的GPU其实并不强,但硬体调教后,作为长期研究方向没什麽问题。

翟达的意见程墨向来很重视,将此事默默记在了心里。

此事之后,数学研究中心,将会成为「机械核心研究院」第一个纯科研分支,即完全脱离商业运营,只关注科研本身,这与「鸿图项目组」与「碳化矽项目组」有显着区别。

也许未来,还会有「物理研究中心」丶「化学研究中心」等。

卢薇也顺势的,成为了研究院的「首席&唯一数学家」,个人身份与机械核心研究院第一次有机的结合了进来,成为了正式员工。

还有了一份薪水,年薪30万,在研究院诸多员工中属于下游水平,不过日后想调也很容易。

毕竟研究院是翟达独资控股的。

小木头对此没有意见,也没有高兴乌托邦散夥后她就手握50万的小金库,加上学校的满配奖学金,当初《敏感度猜想》

的几类一次性奖金,上学这麽久存款反而增加了。

不过她向来不太在意这些,经由翟达调教,也只是没有以前那麽「厌恶」钱,但也称不上喜欢。

平日除了买菜杂货,基本就是小貔貅性格,300块以上的衣服,就宁愿买布料自己做。

也许对于一个数学天才来说,有安定的心态和环境,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去绽放全部天赋。

就像卢薇自己说的。

翟达没有帮助她研究过任何东西。

但因为翟达,她才有机会研究任何东西。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