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 表叔,朕带你去平壤城看看日出!(2 / 2)

加入书签

听闻这话,杨广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当然记得那个酷热的夏日,自己坐在辽东城外的龙辇里,看着将士们用头盔接马尿解渴。

“陛下回来了!”

亲卫的喊声打断了他的回忆。

李世民策马冲上高台,马鞍前横着个不断挣扎的血人。

渊盖苏文的金冠早已不知去向,这个高句丽不可一世的权臣,此刻像条被剥了皮的狗。

“认得么?”

李世民揪着俘虏的头发,强行带着对方抬头。

杨广对上那双充血的眼睛时,渊盖苏文突然发出野兽般的嚎叫。

“你是,杨广,你……你不是死了吗?”

李世民手中刀鞘重重砸在渊盖苏文的嘴上。

他甩了甩溅在手上的血沫,语气轻松。

“表叔当年,若是舍得给将士配齐明光铠,也不至於被这厮的流矢,射穿龙袍。”

杨广的视线落在唐军阵中。

那些普通士卒的铠甲,竟比他当年的骁果军精良数倍。

更远处,炊烟正从数百个行军灶升起,肉香混着米酒的气息飘满军营。

“安市城已下。”

有文官捧着捷报上前:“此战斩首四万,俘获……”

李世民抬手打断汇报。

他解下佩剑扔给杨广,剑柄上未乾的血迹黏糊糊地沾在掌心:“表叔要不要亲手结果他?”

渊盖苏文突然疯狂大笑。

这个满脸血污的败将竟挣扎着唱起高句丽民谣,嘶哑的调子,让杨广想起前些时日,江都变乱的那夜。

那时自己也是这样听着外面乱军的歌声,等着死亡。

“不必了。”

杨广把剑扔回给李世民,突然惊觉,自己的声音似乎比辽东的风还冷。

他转身走向高台边缘,远处被唐军接管的高句丽王城上,最後一面绘着三足乌的旗帜正缓缓坠落。

雪不知何时停了。

夕阳给满地尸骸镀上金色,恍惚间杨广竟觉得,那些折断的长矛像极了洛阳西苑的芦苇。

“表叔看够了吗?”

李世民的声音从背後传来,带着胜利者特有的疲惫与满足:“明日卯时拔营,朕带您去看看平壤城的日出。”

杨广没有回头。

他望着正在打扫战场的唐军,突然发现每个士兵腰间都挂着个皮质水囊。

那正是他当年,想给将士配备却因造价太高作罢的款式。

夜风卷着雪花掠过面颊。

杨广伸手接住一片冰晶,看它在掌心融成水珠。

就像他耗尽国力未能征服的高句丽,此刻正在李世民手中化作大唐的版图。

“回营吧。”

李恪为他系紧狐裘时,青年指尖的温度让他想起多年前的晋王府。

那时自己刚灭陈归来,也是这般被侍从簇拥着走向庆功宴。

可如今……

杨广低头看着雪地上并排的脚印。

他的靴尖沾着高句丽人的血,而前方李世民走过的路上,唐军正在插下标记疆界的木桩。

远处传来战马的嘶鸣。

杨广突然加快脚步,彷佛这样就能把身後坍塌的城墙丶燃烧的旗帜,连同那个三征辽东失败的自己,统统抛却不见。

雪粒在靴底发出细碎的声响。

杨广跟着李世民穿过临时营帐时,看见几个火头军正把整扇猪肉扔进沸锅。

肉香混着花椒气息扑面而来。

“每人每天两斤肉。”

李世民随手掀开最近的锅盖,蒸汽模糊了他眉间的疤痕:“表叔当年征辽时,将士们吃的什麽?”

杨广盯着锅里翻滚的肋排不说话。

他记得大业八年那个雪夜,亲卫献上的那碗带着冰碴的粟粥。

“陛下!”

有军需官小跑着递来竹简:“这是从高句丽国库缴获的粮食账簿。”

李世民看都没看就扔进火堆。

火光映亮杨广骤然收缩的瞳孔——那账簿的装帧,与他当年丢失的那本一模一样。

……

"报!"

传令兵的声音刺破风雪:“平壤城四门皆破!”

李绩的捷报在李世民掌心摊开时,杨广看见墨迹未乾的,斩首五万的字样。

就像看见当年自己写在辽东战报上的,斩首三万。

只是这次,後面跟着的是,粮仓完好。

“走吧表叔。”

李世民系紧玄色大氅的丝绦:“带您去看看真正的凯旋。”

马蹄踏碎护城河上的薄冰。

杨广望着眼前洞开的平壤城门,突然发现城墙的缺口处,嵌着半截熟悉的云梯。

那是他大业九年,留在辽东的三十万具之一。

“小心台阶。”

李恪扶他跨过一具高句丽将领的尸体。

青年指尖的温度让他想起第三次东征失败后那天,自己也是这样被人搀着走过废墟。

只是这次,搀他的是血脉相连的外孙。

“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唐军的欢呼声,震得檐上积雪簌簌落下。

——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